馮彥哲/黃東萍,這是一對為巴黎奧運周期用心打造的新組合,他們一個是東京奧運會冠軍,一個是“00后”兼具三高(球商、情商、身高)的希望之星。去年丹麥公開賽攜手以來,他們不斷取得突破。
對馮彥哲來說,一切都剛剛開始,篤行與進取讓他沖破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靠近的臨界點;對黃東萍而言,敢于沖破昨日的光環(huán),才能在向往的世界里解鎖新的可能。每一次突破于他們都代表著一種自我革新和重新再來。
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他們解鎖著無限可能。從“蜜月期”的耀眼到“瓶頸期”的烏云密布,他們沿途發(fā)現(xiàn)命運賦予著彼此成長的驚喜,一如人生總會隱藏著許多扇窗,連接昨日,也通向明天。船到橋頭自然直,唯有赤誠逐夢,這對被稱為“鳳凰”的組合才能涅槃。
(資料圖)
命運的齒輪從無到有
眾所周知,黃東萍性格直率,球風(fēng)火爆,身高1.65米的她總能迸發(fā)出氣場2米的激情;“00后”馮彥哲則是球商高、脾氣好的乖乖仔,當(dāng)然,他那1.95米身高輻射下的極限重殺在球場上也令人望而生畏。
曾經(jīng),很難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但隨著巴黎周期的更新迭代,這對物理世界擁有30厘米身高差的兩人,在去年丹麥公開賽初次攜手亮相后,命運的齒輪則啟動了這場一切皆有可能的雙向奔赴。
去年9月,出征丹麥公開賽前的一次訓(xùn)練,馮彥哲就領(lǐng)教了師姐黃東萍的火辣脾氣。那時一切都還沒有定論,合練課上,馮彥哲站在東萍身后不自覺就拘束了起來。而彼時也沒有多想的東萍,本著對訓(xùn)練質(zhì)量的高要求,遇到問題就會指出,有時會急,甚至?xí)捌鸹饋?。這就是剛開始階段馮彥哲與黃東萍的真實寫照。一邊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奧運冠軍,一邊是沒有太多成績的賽場新人,不論輩分、成績、經(jīng)驗還是其他,他們都還沒有找到合適彼此的定位。
實際上,每一對優(yōu)秀的雙打組合都需要時間與溝通的打磨。即便是奧運冠軍組合“黃鴨”,也是反反復(fù)復(fù)好幾年才有了彼此間的融洽,縱使后期他們也依然會有吵鬧甚至冷戰(zhàn)。只不過,想要朝著更好的方向,雙打搭檔必須有擰成一股勁且心照不宣的信任來支撐。所以,馮彥哲認(rèn)為,作為完全新人的自己有很多東西都要學(xué)著接受,學(xué)著逼自己前進,學(xué)著接受來自于外界的不斷催促。
回憶起當(dāng)時,馮彥哲對于和東萍的補課方式全盤照收。他不會過多糾結(jié)于情緒,而是永遠會先想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即便有時候一個球丟分了,哪怕自己一拍都沒碰著球,都會先去考慮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小馮說:“以前跟同齡人林芳靈搭檔,我其實話很多的。我會告訴搭檔我怎么打,應(yīng)該怎么配合。但跟東萍姐搭檔,我從表達者變成了傾聽者,因為我知道她比我經(jīng)驗豐富,也肯定更合理。所以一開始我其實不怎么說話,都是在聽?!?/p>
黃東萍始終都是刻苦自覺的那個人。起初,她尚不知未來誰會是自己的固定搭檔,但本著師姐的責(zé)任,總會在訓(xùn)練和比賽后事無巨細(xì)地給馮彥哲分析比賽,講出自己的想法。去年底,面對未知的前途,東萍一面帶著小馮跑,一面等待著老搭檔“鴨哥”的回歸。那段時間,她期待著“鴨哥”能盡快找回狀態(tài),可是“鴨哥”休整歸來后事與愿違,一起走過7年時光的他們不得不直面十字路口的別離。
那陣子,黃東萍的情緒很低落,一連幾天在熱身館以淚洗面,回到宿舍,也是一想起來就止不住流眼淚。她沒想到自己原來可以脆弱成這個樣子,可是競技體育的世界,總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推著你迅速進入下一個階段。畢竟,對手們不會留有余地,等你平復(fù)好一切。
帶著“鴨哥”的囑托與祝福,黃東萍與馮彥哲開啟了他們的巴黎沖刺。黃東萍深知自己和小馮沒有大把時光去慢慢摳、仔細(xì)磨,那份緊迫感完全不同于她和“鴨哥”年少時的“青梅竹馬”。而后許多個周日,東萍總會帶上兩份早餐進館,然后整個上午他們就泡在場地上,進行1對1的線路惡補。
黃東萍說:“想到要重新開始磨合一遍,有過恐懼。因為那個過程肯定不會讓你過得太舒服。即便最后的結(jié)果不是我想要的,可想起我和小馮一塊重新奮斗的過程,也會是心潮澎湃的。雖然我們才配了大半年,但遇到的困難并不算少,從心態(tài)上的大起大落到好多次看似就要無望了的一輪游?;蛟S,正是有了這些起起伏伏,才讓我們兩個人的心擰在了一起?!?/p>
蘇杯半決賽:一個避不過去的坎
今年5月,黃東萍與馮彥哲率先于蘇迪曼杯首秀對陣埃及時登場。輕松贏下對手后,他們期盼著能夠再次上場為團隊奪分。國羽在1/4決賽中贏下印尼隊后,混雙主管教練楊明在熱身館問他們:“明天打日本敢不敢上?”“當(dāng)然敢啊!”晚上名單確定后,東萍與小馮圍繞著日本隊可能派出的名單進行著準(zhǔn)備。因為知道日本的東渡組合狀態(tài)很不好,他們的二雙則贏了泰國一雙德差波/沙西麗,所以他們對日本二雙山下恭平/筱谷菜留做了認(rèn)真的功課。當(dāng)他們看到對手名單后,內(nèi)心想著“壓對了”,“打過2次都是贏的”。
對于馮彥哲而言,在蘇州的蘇迪曼杯和2021年第一次打蘇杯時是完全不同的心境。那時候,雖然是小組賽上場,但第一次代表中國隊打團體比賽還是會很緊張,前一天晚上幾乎沒有睡著。腦子里想了太多可能,每一種狀況都在腦海中演繹了一遍。但這一次半決賽打日本,雖然沒第一次那樣緊張,但內(nèi)心閃過一絲擔(dān)心。
對馮彥哲來說,這場半決賽應(yīng)該是他有史以來打得最興奮的一場比賽。上去第一分就非??簥^,很想拿下比賽,狀態(tài)當(dāng)時也調(diào)動得很好。但他忽略了因為太想勝而衍生出的一些心理壓力,關(guān)鍵分開始想發(fā)力,但莫名就失去了準(zhǔn)星。如今回想起來,決勝局最后階段從18比13到18比18,中間丟分仿佛就是一瞬間?!疤炝?,當(dāng)時完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包括18分那個殺球出界,失誤真的很低級,包括還發(fā)球失誤了?!闭驹谧约旱闹鲌觯粎群奥暟鼑?,當(dāng)輸?shù)舻哪且凰查g,馮彥哲突然感覺特別安靜,大腦空白了。包括采訪的時候完全聽不進去,只剩下形容不出來的神游。
半決賽后,馮彥哲第一次體會到了比賽后的腿抽筋。“去衛(wèi)生間換衣服之際,突然就感覺兩條大腿邁不開了,仿佛抽筋了。以前不管打得多激烈、多累,都不會這樣?!本瓦@樣,他自己在衛(wèi)生間坐了20分鐘,不知道該怎么辦。整屆蘇杯只打了兩場,但他覺得像打了兩站比賽一樣,身心都耗光了。
回過神之后,馮彥哲看了男單比賽,而后看著男雙快要輸了,那個記分牌上的“1比2”特別晃眼。他想,如果自己贏了,就是2比1,可能情形就會不一樣。瞬間,那種巨大的愧疚感撞擊著他的眼眶。
最終,是隊友們的強大意志力將比賽逆轉(zhuǎn),中國隊3比2戰(zhàn)勝日本,挺進了決賽。馮彥哲一直觀戰(zhàn)到清晨,回到熱身館,從亢奮到緊張過度后的痛苦轉(zhuǎn)換,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心酸?!拔蚁敫麄冋f對不起,跟東萍姐說對不起?!睋?dān)心小馮太過自責(zé)的東萍先一步開口說:“沒關(guān)系,正常的,你大哥(劉雨辰)給你拿回來了?!?/p>
就是這么一句話戳中了馮彥哲,讓一直繃著的他在熱身館里失聲痛哭。雖然能強烈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感受到集體的榮譽感,感受到所有人都在為一個目標(biāo)而努力。但他說:“有人沒頂住,還會有人站出來,但我覺得我就是那個犯錯的人?!?/p>
馮彥哲坦言,如果可以,他希望不上領(lǐng)獎臺?!罢f實話,我覺得我不配。當(dāng)時姐姐也沒上去,我算了一下人,我希望我不要上,我配不上這個冠軍金牌。蘇杯結(jié)束后,我沒有感覺到如釋重負(fù),也沒有那么開心,整個人都感覺很壓抑?!?/p>
蘇杯陰影縈繞不去
蘇杯結(jié)束之后不足10小時,馮彥哲就跟隨大部隊出征馬來西亞大師賽?!安灰傧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你最想做的事情馬上就能去做了。”出發(fā)前,黃東萍囑咐小馮要盡快調(diào)整好心情。說是這么說,但團體賽的劇痛根本不可能會如此輕易從心里抹去,就算是忙得無暇細(xì)想一站接一站的比賽,內(nèi)心的低落終歸會影響狀態(tài)。
蘇杯后的東南亞三站公開賽,可以說是奧運積分賽正式開跑的第一波搶分大戰(zhàn)。然而,等待黃東萍和馮彥哲的是第一站比賽中的磕磕絆絆。最令人難以相信的是第一輪打一對美國組合,他們竟然打了三局。有時候,運氣和命運是玄學(xué),就在馬來西亞,他們遇上了前兩個月都輸過的對手,尤其是八進四又遇上蘇杯輸過的山下恭平/筱谷菜留。必須收復(fù)失地,可是過程又何其艱難。那場比賽打了83分鐘,每一局都是從落后追起,用黃東萍和馮彥哲的話來說,就是“打得很壓抑”,每一分都很恍惚。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幾天前的蘇州,真的不知道怎么打,過程很難熬,就是一種硬著頭皮打,但最后挺過來了,贏了。但只會覺得有些心有余悸,不會覺得是復(fù)仇了,因為團體賽上的輸球往往是多少場單項賽勝利都彌補不了的。
在黃東萍看來,論實力,和日本組合打,他們只要正常發(fā)揮,應(yīng)該十拿九穩(wěn)。但在蘇杯輸過他們之后,公開賽時再碰面,內(nèi)心產(chǎn)生了相當(dāng)大的內(nèi)耗波動,讓自己和小馮都背負(fù)了很大壓力?!拔覔?dān)憂過這場如果再輸,對于小馮又會是很大的沖擊。所以,非常不希望在同一個漩渦中重復(fù)先前的情況。打這場比賽的時候,我覺得更多的是壓力??赡苓@種感受很難解釋清楚,別人也無法感同身受,但就在那個過程中,對手就像是一座必須翻越的高墻,讓人內(nèi)心打鼓?!睂τ趧倖⒑降乃麄儊碚f,跨過那道難關(guān)后,真正贏下的時候,感覺內(nèi)心的壓力也釋放了出去。
打開心扉,突破不對等關(guān)系
黃東萍認(rèn)為,她和馮彥哲的關(guān)系在馬來西亞大師賽期間出現(xiàn)過最嚴(yán)重的危機。第一場,他們對陣一對美國組合,三局才拿下比賽?;氐綗嵘眇^,黃東萍沒有忍住,對著小馮“說教”起來。但話一出口,她又愧疚起來。當(dāng)時熱身館有很多人,小馮始終低著頭聽她說。想起年輕人才在蘇杯經(jīng)歷了挫折,東萍想著必須哄哄搭檔。班車上,她開誠布公地對小馮說:“你想我們更進一步嗎?那你必須完全接受我們是搭檔,平等的搭檔。你必須開口說話,必須變,不然我們可能就是這個高度了?!?/p>
在這一次的促膝長談中,黃東萍才得知小馮內(nèi)心藏著怎樣的壓力,他一直在擔(dān)心會拖累她。從那時起,黃東萍才知道,自己不論怎樣,對小馮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她對小馮說:“我既然選擇跟你配,我就能接受去不了巴黎。你不要給自己那么大壓力,去不去都沒有關(guān)系,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你在拖累我。和你搭檔,其實是延長了我的運動生涯?!睎|萍希望小馮能真正了解,他們之間是相互成就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單純只是老人帶新人的單方面狀態(tài)。
其實,一直以來,馮彥哲都不能完全把黃東萍當(dāng)做一位搭檔看待,更多是當(dāng)作一位前輩與之相處?!熬退闶敲刻旄也⒓缱鲬?zhàn),我都不能完全用搭檔形容,因為一直是東萍姐領(lǐng)著我走。”小馮如此形容當(dāng)時的自己。
那次長談之后,馮彥哲開始真正思考如何把黃東萍視為一位平等的搭檔,如何開口說出自己的意見。慢慢地,他覺得站在東萍身邊,自己好像沒有那么拘束了,在場上也不是全都得聽搭檔的了,他也要站出來發(fā)言。突破了這層心結(jié)后,他們彼此都找到了更對等的相處方式。以前從來不敢也不會拿東萍開玩笑的小馮,如今也會說說笑笑了。
黃東萍說,自己之所以能真的將心態(tài)放下來,是在感覺走投無路時來自隊友們的開導(dǎo)。她說,阿賈(賈一凡)跟她講,都說走下領(lǐng)獎臺一切從零開始,你想想真的做到了嗎?“不能覺得你跟美國隊打三局,那就是沒打好,你應(yīng)該覺得,‘耶,今天又贏了一場,又往前走了一輪’,要用剛出來的那種心態(tài)去面對?!苯?jīng)由阿賈開導(dǎo)后,東萍也是恍然大悟。
黃東萍說,在和馮彥哲搭檔的這大半年里,有太多時間都是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會對他著急,也會給他提很高的要求,這樣自然會影響到他。后來,我覺得“鴨哥”可能以前也會這樣考慮我們之間的問題吧?,F(xiàn)在就知道了,既然作為帶頭人,就要去了解小馮,性格也好,場上的風(fēng)格也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知道怎樣是最適配的馮彥哲和黃東萍。
從組合之初的破繭而出、閃亮登場,到之后蘇杯半決賽的失利以及亞錦賽、泰國公開賽的種種一輪游,他們一起大開大合地勇敢沖刺,才有了不論再艱難也要堅韌地啃下比賽的決心。重新來過與剛剛開始,也可以成就一段美好的逐夢旅程。
Q&A
馮彥哲PART
Q:覺得自己在身體上有了哪些變化?
馮彥哲:這大半年里,我練力量和體能的比例和強度都很大,目的就是讓自己儲備能量。從去年丹麥公開賽之前跟著體能教練訓(xùn)練,效果比較明顯,不僅體能與耐久力提升,體重也增到了88、89公斤左右,長了七八公斤。以前出去比賽,打到第二站和第三站,我肯定會出現(xiàn)體能難以續(xù)航的問題,還容易拉傷,力量不夠?,F(xiàn)在起碼能支撐兩到三站。
Q:這一年的比賽學(xué)會了什么?
馮彥哲:懂得了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今年年初在泰國和印尼比賽,我生病了,就是因為飲食上沒有太注意,吃了變質(zhì)的東西。另外,就是比賽前不想太多東西。今年年初,我感覺東南亞幾站比賽打得不錯,于是到了全英和亞錦賽,就開始給自己定目標(biāo)了,預(yù)期較高,反而成了一種束縛,適得其反。所以,比賽前特別是大賽前,一定要戒驕戒躁,不要期望太多,而是腳踏實地做得更細(xì)。一句老話:不想太多結(jié)果,把過程做好。這句話,我現(xiàn)在終于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理解。
Q: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馮彥哲:丹麥公開賽肯定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因為是第一次出去打高級別比賽,也沒有想那么多。雖然結(jié)果不是最好的,但過程很深刻。還有就是今年的印尼大師賽,拿到了自己進入成年賽后的第一個國際公開賽冠軍。
Q:蘇杯是一個分水嶺嗎?
馮彥哲:現(xiàn)在還不好說,但至少是成熟了。之前是一個積累比賽經(jīng)驗的過程,見見世面;蘇杯之后,知道自己真的應(yīng)該干什么,知道怎么打比賽了。其實,就是沒有那么沖動了?,F(xiàn)在回想起蘇杯,上去第一分就很沖動、很想贏,到后來就再也不能往上加速和興奮了,也冷靜不下來。
Q:感受到這一年來東萍的變化嗎?
馮彥哲:東萍姐以前很容易著急,特別是有時她情緒上頭,我就感覺我也會懵,沒法配合輪轉(zhuǎn)起來?,F(xiàn)在,東萍姐對情緒的管理也在變化,不管是訓(xùn)練還是比賽,她會自己先冷靜下來??赡苣菐追昼娝徽f話,但我知道她是自我調(diào)整,等她緩過來了再跟我說。
Q:你們的性格能搭嗎?
馮彥哲:我覺得是一種互補吧。東萍姐很有激情,我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會非常激動。她能調(diào)動我,我能穩(wěn)住她。只要溝通得當(dāng),會有作用,就是要尋找這個最合適的點吧。
Q:最尖銳的問題來了,你怎么看待“拔苗助長”這個詞?
馮彥哲:身高上來說,我真的不用再長了!其實,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因為我當(dāng)時的身體能力、技戰(zhàn)術(shù)能力真的跟不上,所以會特別懷疑自己達不到教練的預(yù)期、搭檔的預(yù)期,以及我自己的預(yù)期,我會著急、會低落?,F(xiàn)在好一點了,但還沒有定論,因為我還要繼續(xù)長。
Q:有很多不開心的時刻,你是怎么度過的?
馮彥哲:一次是在蘇杯,一次是全英和亞錦賽,是當(dāng)頭一棒的感覺。那時候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不管做什么都會情緒低落,包括力量、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我覺得這本是我熱愛、喜歡、有趣的職業(yè),現(xiàn)在讓我不開心了,越想越不開心,甚至是死循環(huán)。我需要停一下,需要跳出來休息一陣子,想一些別的事情再回來。
Q&A
黃東萍PART
Q:沒和小馮搭檔前,你對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黃東萍:跟小馮搭檔前,對他的印象就是這個小孩兒很脆,傷病似乎有點多,以及個子那么高。還有就是打球很聰明,而且非常有禮貌,其他的好像也沒有什么了,畢竟以前我的關(guān)注點都在“鴨哥”身上。
Q:你作為妥妥“90后”,會對“00后”小馮有捉摸不透的時候嗎?
黃東萍:我覺得好像還好,沒有太多不能理解的地方。和小馮相處的時候,我盡量讓自己的心態(tài)更年輕一點。雖然今年我28歲了,但都還挺自在的。
其實,我覺得自己運氣算好,有“鴨哥”和小馮這樣兩位脾氣很好的男搭檔。而且,小馮情商很高,又很細(xì)心。如果我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他都能馬上get到,是個絕對細(xì)心的暖男。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周日早上加練,我給他帶了早餐。那天我可能嗓子不舒服,有點咳嗽。晚上他就給我買了那種潤嗓子的茶。我覺得他雖然小,卻很成熟。我們雖然是“90后”和“00后”,但我覺得我們之間沒有什么代溝,哈哈哈哈。
Q:小馮身高1.95米,在場上像個巨人一樣,你們是如何縮小彼此間這30厘米的距離的?(打開思路~)
黃東萍:我以前跟“鴨哥”配的時候,都沒有覺得他很高,他也有1.85米呢。跟小馮配的時候,我是平生第一次感覺這個人好高。每次跟他講話,我都得抬著頭,再后來他很遷就我,每次都會彎著腰跟我說話。
怎么縮短這30厘米的距離?我覺得我們可能心在一塊兒了,這個“30厘米”對我們來說就沒有什么距離感了。他真的很貼心,所以對我們來說身高不是問題。
Q:東京之后,一切都是以巴黎為努力目標(biāo),包括你的老友們都是一樣。在一起前進的路上,有高峰也有低谷,從她們身上你汲取到了怎樣的營養(yǎng)?
黃東萍:我記得,蘇杯后打完馬來西亞站,緊接著我們在泰國公開賽一輪游。等班車的時候,炳順(馬來西亞選手陳炳順)哥就過來問我:“贏了嗎?”我說:“輸了。”他就跟我講:“沒關(guān)系,當(dāng)年納西爾剛和阿曼德配時,也經(jīng)歷了很多個第一輪,但后來他們慢慢就成為混雙頂尖組合了。”就是他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我覺得我現(xiàn)階段遇到的不是一個難題,不至于讓我沒有信心,我一定要再想辦法。
包括從思維、雅瓊、清晨、賈一凡的身上,我都學(xué)習(xí)到很多。還有劉雨辰,他真的特別不容易,傷病一直都有,和歐哥也是重新開始,過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為了巴黎這個夢想,他一直不放棄。再就是一直都很穩(wěn)定的清晨和阿賈,她們兩人那么努力,擰成一股繩的樣子。我覺得大家其實都挺難的,但是他們不會輕易說放棄。還有就是在我身邊活生生的思維與雅瓊,他們訓(xùn)練水平之高真的毋庸置疑啊,每堂課都會是最有針對性的練習(xí)。
所以說,向著巴黎一直前行的這個過程,就是跟大家重新去奮斗,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也非常享受跟小馮在一塊兒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績,打開更多不一樣的景色。
Q:從澳大利亞回北京備戰(zhàn)世錦賽,時間很緊張,只在北京待了最多10天,練得如何?對你們二人的首次世錦賽有怎樣的展望?
黃東萍:自從跟小馮配合,我基本上都沒有在一個地方待連續(xù)超過一個月。因為比賽比較多,基本上就是到了以后待個7天或者10天,就要出發(fā)到下一個地方、下一站比賽。對于我來說,在北京這10天就是各自調(diào)整好,從恢復(fù)到有針對性的訓(xùn)練。不過,在北京我們沒有太多的合練,而且出發(fā)前我還把腳扭了一下,小馮也有點拉傷。對于首次世錦賽,我們就是本著一場場去打的心態(tài),目標(biāo)總是要有的,但更多是希望可以發(fā)揮出來。
關(guān)鍵詞:
推薦閱讀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