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古龍先生《七種武器》的概念,我們選出了目前乒壇最具代表性的七個進攻手段,綜合在一起,似乎也是乒乓球技術的一個演變史了。前面我們說到了“長生劍”——正手進攻、“碧玉刀“——反手拉球、”孔雀翎“——發(fā)球和“霸王槍”——臺內(nèi)擰拉這四種武器,今天來聊聊第五種武器“多情環(huán)”——削球。
(資料圖)
從上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削球打法占據(jù)著世界乒壇的主導地位。之后的十年,又發(fā)展為以削為主的打法和以逼角反攻的打法,前者以匈牙利名將別爾切克為代表,中國隊員曾形容“別爾切克的削球,要用起重機才能勉強拉起來”;同樣來自匈牙利的西多則是近臺逼角反攻的好手,曾獲得過世界男子單打冠軍。
進入60年代,張燮林另辟蹊徑,為乒壇開辟了長膠削球一脈,但是從技術發(fā)展上看,張燮林仍屬于“以削為主”的打法。到了70年代,在歐洲弧圈球橫行之際,削球終于有了跨越式的進步。
接發(fā)接發(fā)球的“調(diào)味劑”球的“調(diào)味劑”
讓對手頭疼的倒板打法
面對弧圈球帶來的天然制約,中國男乒經(jīng)過集思廣益,制定了中國削球的技術指導思想——“守得穩(wěn),削得低,旋轉(zhuǎn)變化多,兩面會反攻”,并簡曰之“穩(wěn)、低、轉(zhuǎn)、變、攻”五個字。
第31屆世乒賽,初出茅廬的梁戈亮憑借獨特的倒板打法,連挫歐亞名將。
最先受益的是梁戈亮。梁戈亮最初為橫板快攻,受到王志良的啟發(fā),改為攻削結合打法,一面長膠一面反膠,兩種膠皮擊球性能截然不同而顏色卻完全一致,當時球迷戲稱之為“鴛鴦球拍”。1971年的第31屆世乒賽,初出茅廬的梁戈亮就讓歐洲選手大傷腦筋,團體半決賽對陣瑞典,他連挫阿爾塞、約翰遜兩員名將;決賽對陣日本,他又輕取上屆男單冠軍伊藤繁雄,助隊捧回冠軍獎杯。梁戈亮的“鴛鴦球拍”也由此引發(fā)了國際乒聯(lián)長達十多年的馬拉松式爭論,最終導致了球拍兩面必須紅黑兩色規(guī)定的出臺。
梁戈亮當打之年,中國隊還出了陸元盛、黃亮、王俊三名長膠削球世界冠軍。世界大賽表現(xiàn)尤其突出的是陸元盛,他雖然身材瘦小,但是打起球來卻有一股子韌勁兒,與他交過手的外國選手對他穩(wěn)健的球風與多變的旋轉(zhuǎn)又敬又怕。
團體陣容的奇兵
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與瑞典曾在男團上有過一段起伏跌宕的爭奪。那不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滲透了智慧的較量。削球打法的陳新華和丁松,就先后扮演過“奇兵”角色。
1983年世乒賽,盡管男團奪冠,但中國隊已經(jīng)看到了瑞典隊越來越大的威脅。當時,世界乒壇削球打法日漸衰落,頂尖削球手稀少,于是,這屆世乒賽后,削球高手陳新華就被中國隊雪藏了起來,兩年沒有參加國際比賽。雪藏的兩年中,他苦練削球防守和弧圈球反攻,形成了轉(zhuǎn)與不轉(zhuǎn)削球結合搶攻、拉沖、反攻的獨特風格。
“笑面殺手”陳新華
1985年世乒賽在哥德堡舉行,陳新華不負眾望,在中瑞男團大賽中以兩個3比0擊敗了林德和瓦爾德內(nèi)爾,幫助中國隊5比0大勝,實現(xiàn)了男團三連冠。因為他在比賽場上始終面帶微笑,得到了“笑面殺手”的稱號。這一年,陳新華還獲得了世界杯男單冠軍。
10年后的第43屆世乒賽,主場來到了中國天津,而這時瑞典隊已經(jīng)完成了世乒賽男團三連冠的壯舉。誓打翻身仗的中國隊在男團決賽中派出了1/4決賽和半決賽都沒有上場的丁松,讓他成為了和10年前陳新華一樣的“秘密武器”。丁松也是真正意義上攻削結合的第一人,攻球所占的分量很重,他發(fā)球搶攻的成功率甚至超越了很多攻球運動員,反攻、對沖能力強且十分兇狠,削球旋轉(zhuǎn)變化大。
第43屆世乒賽,“秘密武器”丁松大放異彩。
決賽的前兩盤,兩隊1比1戰(zhàn)平,瑞典隊第三盤出戰(zhàn)的是卡爾松,而蔡振華的計謀正是“上丁松,削倒卡爾松”。經(jīng)典的一幕出現(xiàn)了,25歲的丁松這場比賽的表現(xiàn)猶如削球破攻球的教科書,削得穩(wěn)健、攻得兇猛,令卡爾松亂了陣腳,很快就以0比2敗下陣來。盡管馬文革第四盤輸給了瓦爾德內(nèi)爾,但決勝盤,王濤在全場觀眾的加油聲中,直落兩局力克佩爾森,中國隊終以3比2擊敗瑞典隊,重新奪回了闊別6年的斯韋思林杯。
削球打法的余暉
進入大球時代后,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正是“物以稀為貴”,韓國選手朱世赫在2003年世乒賽上大放異彩,獲得男單亞軍,成為自1969年以來第一個進入男單決賽的削球選手。然而,朱世赫的削球有創(chuàng)新,但并非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削球的穩(wěn)健比不上早些年的朝鮮選手李根相,正手搶攻又不如丁松。次年卡塔爾世乒賽,朱世赫這個“奇兵”沒能再度奏效,他反手長膠的弱點被中國隊死死抓住。
里約奧運會后,朱世赫正式退出乒壇。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朱世赫打完團體賽后宣布退役,當屆比賽,朝鮮削球手金宋依拿到了女單銅牌,韓瑩也幫助德國隊收獲女團銀牌,刷新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女乒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和女子削球相比,爭奪更激烈的男子乒壇,削球手已經(jīng)難覓影蹤,直到2019年全國錦標賽,39歲的老將侯英超連續(xù)削倒了梁靖崑、王楚欽等年輕新銳,第二次獲得全錦賽男單冠軍。去年全運會,已經(jīng)41歲的他又帶著賽林威、劉寒風等小將,把陜西隊帶到了男團4強。
來源:趙弟嶺 乒乓世界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226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226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