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之家,進門就可以看到這樣一排整齊擺放、色彩鮮明、制作精美的報紙——《高山志愿日報》。每天更新的報紙講述著“雪飛燕”的冬奧故事、志愿者的故事和冬奧文化,形成了高山冬奧志愿服務的珍貴記憶。
這份報紙的背后,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工作助理魏茜和她的宣傳團隊小伙伴們的共同努力。魏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這次她進入閉環(huán),成為一名志愿者工作助理,是服務志愿者的“志愿者”。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海拔最高的場館。魏茜說,在“雪飛燕”,志愿者們讓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最好的模樣:零下20多攝氏度,大雪中,睫毛結冰、臉龐凍紅的志愿者依然用燦爛的笑容為觀眾送上溫暖;突臨大風,纜車停運,已經(jīng)在返回駐地途中的交通志愿者毅然返回崗位,堅守到最后一名乘客離開;場館通信志愿者自發(fā)編寫200行程序代碼,大幅度提高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助力高山“最強大腦”運轉。
“每一個志愿者都在這里閃閃發(fā)光,每一朵小雪花都值得被看見。讓每一朵小雪花都閃亮是我們編撰《高山志愿日報》的初衷?!蔽很缯f。
“雪飛燕”志愿者領域宣傳團隊由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瀚洲、顧慧毅、張琪、巴麗努爾和來自北京化工大學的張維強、劉爽、萬新濛、王文瑤組成,他們分三個組,在場館30多個點位記錄志愿者的工作點滴。
目前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24期冬奧《高山志愿日報》編撰,并即將完成13期冬殘奧《高山志愿日報》編撰,共計發(fā)布新聞65篇、崗位巡禮18篇、我和我的經(jīng)理故事20篇、志愿心語25篇,志愿之星事跡125人,全面覆蓋各領域志愿者,讓每一份付出與堅守都被看見。
《高山志愿日報》的編撰,主要是由志愿者工作助理、北航的王瀚洲完成的。他來自雙奧家庭,媽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在北京團市委工作,負責志愿者的后勤保障;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他的媽媽在北京新聞中心為非注冊媒體記者做對接工作。
談及與冬奧的結緣,王瀚洲說一年前他就報名并通過選拔,成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測試活動志愿者,并在測試期間完成了9期工作簡報,為《高山志愿日報》的制作奠定了基礎。
王瀚洲說:“在我心中,無論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故事,還是‘雪飛燕’里的志愿故事,在本質上都是一段段個體故事構成了歷史。我想,有《高山志愿日報》這樣一個平臺,去展示、去記錄志愿者們的風采,也是對志愿者們有力的精神激勵?!?/p>
北京冬殘奧會結束后,《高山志愿日報》將集結成冊?!霸谖迥旰蟆⑹旰?,我們再與它不期而遇時,這點點滴滴將會是讓我們潸然淚下的精神寶藏?!蓖蹂拚f。
來源:新華社 記者:夏子麟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