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父子攝影師接力 為香港留存歲月光影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高樓林立的街道間飄揚的衣服、衣衫襤褸卻滿臉喜悅地在路邊嬉戲的兒童、拖著長辮走在街市的“媽姐”(意即女傭)、在雨中奔跑的人力車夫……這些在菲林上被定格的瞬間,靜靜地躲在暗房里,不時會在反復沖曬中重新生動起來,向人們講述著香港的過往。
【資料圖】
這些真實呈現(xiàn)20世紀50至70年代香港民生的老照片,出自香港著名紀實攝影家鐘文略之手。日前,中新社記者在北角的一間銀鹽工作室里,見到了鐘文略之子、傳統(tǒng)銀鹽濕版手作達人鐘易理。
“爸爸喜愛攝影,也將攝影變成了他的事業(yè)。”一身暗房師打扮的鐘易理憶述,其父親出生于廣東新會,1947年南來香港謀生,最初在戲院當學徒,對美術接觸多了以后,亦對攝影產生興趣,“他喜歡拍攝人情味濃厚的社會寫實照片,常常手拿相機站在街角,攝下當年香港人的生活面貌及喜樂哀愁。拍片回來就蹲在自設的暗房沖曬照片,通宵達旦”。
圖為鐘文略之子鐘易理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行律缬浾?索有為 攝鐘易理拿出一本泛黃的厚厚的記事本,每張頁面上都貼著一張相片,相片邊上有鐘文略手寫的攝影參數(shù)和拍攝心得。“爸爸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專業(yè)攝影師,并獲得多個獎項。而我也在他的熏陶下喜歡上了攝影?!辩娨桌碇钢粡堄形粙D女發(fā)呆等待自來水的相片回憶著,這張名為《食水難》的相片是鐘文略的成名作,拍攝于1959年的柴灣街頭,反映當年香港極端干旱、港英政府多次制水(意即“管制用水”)下的市民困苦生活,“我二歲時為這張底片做了‘二次創(chuàng)作’,我把它開了一個小孔,結果闖了大禍,屁股挨了爸爸一頓揍,但爸爸從此養(yǎng)成把他的至愛底片小心處理并記錄拍攝內容的好習慣,我也從破壞者變成爸爸作品的保護者?!?/p>圖為鐘文略攝影心得記事本。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攝
在鐘易理的記憶中,父親每逢社會上出現(xiàn)各種動靜,都會拿起照相機奔到現(xiàn)場的最前沿;而為了捕捉一瞬即逝的優(yōu)美鏡頭,父親可以數(shù)天不回家在現(xiàn)場等候,直至拍到為止。
“我爸爸整天教我,眼睛要看到視角見不到的東西,感受到之后,要勤快、要堅持、要等待。等待是一張精彩照片的最重要元素?!辩娨桌碚f:“我就跟著爸爸學,自己嘗試,所以拍的照片比較有靈魂?!?/p>鐘文略作品《長辮子媽姐》。
1991年正式退休的鐘文略,開始整理自己數(shù)十年來拍下的12000多張香港風景及人物相片,陸續(xù)在香港和內地舉辦了多次作品展。2018年,鐘文略以93歲高齡辭世。鐘易理說:“爸爸曾對我說,香港變化好大,所以你一定要拍下每一處的人物,可以傳承給下一代的人知道,香港人是如何生活的。所以他覺得應該每年、每月、每日都要拍下、記錄下,意義就在于傳承給后人知道中國的歷史、香港的歷史?!?/p>鐘易理在暗房工作。
子承父業(yè)的鐘易理在香港商業(yè)攝影圈也混得風生水起,但他近年來斷然舍棄自己的事業(yè),一頭扎進父親留下的眾多菲林中整理、沖曬,樂此不疲。
在鐘易理的工作室里,“鐘文略攝影室”的招牌依然懸掛著,鐘文略用過的各式相機也依然锃亮著?!胺屏窒鄼C拍出的照片很有立體感,數(shù)碼相機雖然很快,但它拍出的相片質素都不及菲林。”鐘易理說,他要讓父親給香港留下來的光影瞬間,在歲月的塵埃中重新明亮起來。(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