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其中通報了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考古成果。記者走進古城村遺址,滿地螺螄殼映入眼簾,站在開闊處,大大小小的螺螄殼從腳下延伸到遠方,讓人嘆為觀止。
這個遺址有多大?古城村遺址考古領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周然朝介紹,遺址面積9.28萬平方米,核心區(qū)面積4.2萬平方米,現存貝丘堆積最厚處達6.5米。也就是說,古城村遺址相當于1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螺螄殼堆積最厚的地方超過兩層樓高!
古人愛吃螺螄嗎?遺址中的螺螄與廣西螺螄粉有無關聯?這個極具“吃貨特色”的遺址在網絡上引發(fā)熱烈反響。圍繞網友關心的問題,記者展開進一步采訪。
(相關資料圖)
古人愛吃螺螄?
圖為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遺址中的螺螄殼,多數尾部被敲破。據專家推測,這可能是古人取食螺螄肉后丟棄的??脊虐l(fā)掘還發(fā)現,遺址早期的螺螄殼堆積較薄,種類以體型胖圓的大螺螄為主;遺址晚期的螺螄殼堆積較厚,種類以形態(tài)勻稱的中型螺螄為主。專家推測,這可能意味著古人獲取螺螄資源的方式和目的發(fā)生過變化。
圖為牟氏螺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刻度單位:厘米)
圖為網紋華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刻度單位:厘米)
古人愛吃螺螄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忠華介紹,古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地靠近湖泊河流,就以大量水產品為食物來源。古城村遺址位于滇池東南岸,歷史上,滇池以盛產螺螄而聞名,吃螺螄可以補充蛋白質,這一飲食傳統(tǒng)代代相傳。
圖為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遺址中的這些螺螄品種現在還有嗎?
古城村遺址中發(fā)現的螺螄從形態(tài)、大小上看有明顯差別。有的體型較大,殼胖圓,殼面突棘較長似刺,有的體型中等,殼面無突棘,但有點狀凸起,還有的體型瘦長,頂部較尖。
古城村遺址中發(fā)現的部分螺螄殼。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古城村遺址中發(fā)現的部分螺螄殼。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螺螄研究專家、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杜麗娜介紹,經對比分析,古城村遺址分布有普通螺螄、牟氏螺螄和網紋華蜷。目前,牟氏螺螄僅在滇池有分布。普通螺螄在昆明滇池和大理洱海、茈碧湖、海西海、劍湖等地有分布,數量較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網紋華蜷在滇池湖體中基本消失,現主要分布在滇池以南的一些龍?zhí)丁?/p>
遺址中發(fā)現的螺螄與廣西螺螄粉有無關聯?
看到滿是螺螄殼的遺址,很多網友想起了“螺螄粉”。那么問題來了:這些螺螄和廣西螺螄粉里的“螺螄”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在讀博士生張樂嘉介紹,廣西螺螄粉用的螺螄其實是石田螺,這個物種在全國各地河流湖泊里很常見。
石田螺。受訪者供圖
“兩者會產生混淆,是因為云南的螺螄是標準中文名,不是俗名,而日常說的螺螄是俗名,其標準中文名應是石田螺?!睆垬芳握f。
中華圓田螺。受訪者供圖
在我國華中、華南許多地方,人們把田螺和形似田螺的物種統(tǒng)稱為螺螄。這些淡水螺分布廣泛,是人們日常喜愛的食材,常見的有中國圓田螺、中華圓田螺、石田螺等。其中,又數石田螺分布最廣、產量最大,在人們餐桌上的“出鏡率”最高。
記者:伍曉陽 嚴勇
編輯:唐顥宸 邱世杰 聶毅
攝影:胡超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