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中國東極”新春魚市見聞
新華社哈爾濱1月22日電 題:“中國東極”新春魚市見聞
新華社記者閆睿
【資料圖】
零下30℃左右的低溫呵氣成霜,半人多高的大魚插在冰桶里,各色江魚層層排列,叫賣聲此起彼伏,場面蔚為壯觀。
這里是“中國東極”黑龍江省撫遠市,因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素有“中國淡水魚之都”美譽。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綠色無污染的水域環(huán)境為冷水魚類在此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shù)厥a(chǎn)“三花、五羅、十八子”等21科105種魚類,是中國鱘鰉魚之鄉(xiāng)、大馬哈魚之鄉(xiāng)。
當?shù)佤~市早期自發(fā)形成。近年來,當?shù)仨槃荻鵀椋偷厣壐脑旖ㄆ稹皷|極魚市”,是全國淡水魚品種最多的魚品交易市場。
走進小張魚行,電腦上不斷蹦出的“嘀嘀”下單聲、撕扯膠帶的快遞打包聲交織,好似交響曲。老板張云浩剛剛接單顧客從網(wǎng)上訂購的100條烏蘇里江大白魚。
“不少都是回頭客,忙‘開鍋’了!直播都沒時間整了?!崩习迥锕浩G快人快語,干起活來板正麻利。說著,她從魚筐撿出一條塑封好的冷鮮魚,放進專用打包箱,箱四周緊纏膠帶,最外層再套上編織袋,打包好一條魚平均用三四分鐘。
“從元旦到春節(jié)這段時間,每天發(fā)貨量很大。一天得發(fā)出上百單,遠的賣到廣州、海南等地。”張云浩說。
“我們祖輩就是靠打魚為生,到了我們這一代開始銷魚,把產(chǎn)業(yè)鏈又延長了。”夫妻倆為了更好兼顧事業(yè),忙時干脆就吃住在魚行,“我們起早貪黑多,這樣方便一些。早晨大概四五點鐘就起來了,晚上可能要忙到八九點鐘?!?/p>
過了下午1點,張云浩兩口子才有時間吃上午飯?!爸百I了1萬多塊錢的快遞箱,這都不夠,還得再去快遞點買些。編織袋子也還得再取幾百個。”午餐時間,他們合計著下一步的安排。
百余米長的“東極魚市”一條街兩側,加起來有近百個商戶。盡管室外已經(jīng)滴水成冰,但魚行的伙計們忙得頭上冒熱氣??爝f員開著小車,奔波于各家魚行收取打包好的魚,送至祖國四面八方,為節(jié)日餐桌增添一道美味佳肴。
已成為“游客打卡地”的“東極魚市”日線上銷售額達30萬元以上,帶動起撫遠市的魚經(jīng)濟?!拔覀冊诒Wo中發(fā)展,不斷深挖漁業(yè)潛力,做大漁業(yè)品牌,通過開展冬捕節(jié)等活動,全力打造‘冬季到東極吃冷水魚’IP。”佳木斯市委常委、撫遠市委書記何大海說。
注重在生態(tài)保護和謀求高質量發(fā)展中尋找平衡的撫遠,不斷加大漁業(yè)資源涵養(yǎng)力度,把繁育魚與擴大魚品深加工相結合,延長產(chǎn)業(yè)鏈。從“伊力噶”到撫遠市,這座“魚都”,正走出“因魚而生,因漁而興,因生態(tài)而發(fā)展”的新路。(新華網(wǎng))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