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建于廣東東莞、被譽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其備受關注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已獲得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
中科院高能所表示,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標志著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項目前期立項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目前,二期工程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初步設計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
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項目主要建設11臺中子譜儀和實驗終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項目建成后,該大科學裝置綜合性能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研究對高性能中子散射的要求,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更多貢獻,并進一步提升對粵港澳大灣區(q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支撐能力。
另據中科院高能所介紹,中國散裂中子源近期繼2022年底通過2023年度運行計劃評審、中國目前唯一的飛行時間工程材料譜儀——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譜儀成功出束之后,在2023年新年伊始,中國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譜儀成功出束。
其中,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是國際首臺飛行時間多狹縫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也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第四臺出束的合作譜儀,將應用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攻關,也將與中國散裂中子源已運行的小角散射譜儀互補,廣泛應用于生物、醫(yī)藥、化學、材料、環(huán)境、物理等多學科領域研究,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和中國相關產業(yè)技術升級提供先進的研究平臺支撐。
中國散裂中子源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譜儀的中子成像與X射線成像互補,并具有深穿透、輕元素靈敏等獨特優(yōu)勢,將服務于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和粵港澳大灣區(qū)的科技發(fā)展與產業(yè)升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材料和器/部件的研發(fā)與設計、加工制造、運行與服役性能評價等研究與應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將應用于文化遺產和考古、植物生理學、地質、深海等特色研究領域。
據了解,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繼英國、美國和日本的散裂中子源之后,全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由中科院和廣東省政府共同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于2011年10月奠基,2018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9月底正式對中外用戶開放。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復雜整體,觀測對象的尺度能達到分子和原子層級,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它包括一臺直線加速器、一臺快循環(huán)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若干臺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完)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