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伊朗設計師阿鯉:我在天津過新年伊朗的壓歲錢叫eidane
(相關資料圖)
作者:張少宣 崔景圣
“很多人以為我名字音譯是‘阿里’,其實最初中國朋友幫我取名‘安鯉’,但我覺得‘阿鯉’更合適,因為它代表一邊是伊朗,一邊是中國?!贝汗?jié)前夕,一些外國人選擇留在中國過年。伊朗設計師阿鯉就是其中一員,他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和中國有許多相似的春節(jié)習俗,自己對中國春節(jié)更是“情有獨鐘”。
2008年,阿鯉從伊朗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畢業(yè),便決定來到中國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繼續(xù)追尋夢想。兩年后,他獲得天津大學工業(yè)設計碩士學位,并落腳這座城市,開起了一家藝術創(chuàng)意小店——“kolofo”。帥氣的伊朗設計師說他在天津交到了很多朋友,朋友們也說阿鯉身上有著一種“藝術無國界,創(chuàng)意有靈魂”的東方魅力。
阿鯉在天津?!∈茉L者供圖走,到東方那個藝術大國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瑰麗曼妙又雄渾壯觀的開幕式在驚艷世界的同時,也讓一位27歲的伊朗小伙更加向往這個東方國度。伊朗首都德黑蘭,阿鯉躊躇滿志,下定決心要去往中國學習除母語波斯語和英語外的第三門語言——漢語。天津這座距離首都近,充滿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城市就成了他的首選。
中伊兩國相互往來歷史悠久,彼此間既有錦上添花,也有雪中送炭。歷史上中國曾在伊朗最困難時對其施以厚待,禮遇三代伊朗國王,留下扶危濟困的千古佳話。公元前11世紀,西周的絲綢經(jīng)伊朗進入埃及,表明三千年前中國與伊朗已有經(jīng)濟交往。到了公元前7世紀,一條從中國經(jīng)西伯利亞草原通往黑海北岸的貿(mào)易線興起,搭建起“斯基泰貿(mào)易之路”,中國絲綢經(jīng)該線路西段黑海東岸南下,進入伊朗。通過學習,阿鯉對于中伊兩國的交往歷史如數(shù)家珍,認為兩個東方國家在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伊朗的春節(jié)叫‘nowruz’,和中國春節(jié)時長也相近,都是大約兩個星期。中國春節(jié)有給壓歲錢的習俗,翻譯成英文可以是‘gift’或者‘present’,但這些單詞都和壓歲錢有區(qū)別。在伊朗,我們有‘eidane’一詞,就是‘壓歲錢’的意思,而且這個詞在伊朗歷史里都是可考的”阿鯉認為,文化和人一樣,沒有十全十美,只有各具各色,而他最鐘情于中國繪畫藝術的千古傳承。
“中國繪畫重在描繪人類的生活,伊朗的繪畫則側(cè)重表現(xiàn)畫家思想。中國的具體,伊朗的抽象。而我覺得描繪真實的生活更難,我能從中國畫家的作品中體會到對生活的樂觀豁達和欣欣向榮的活力。”阿鯉說道。
阿鯉拜訪天津毛猴制作老藝人?!∈茉L者供圖在天津我總能迸發(fā)創(chuàng)意靈感
每天,阿鯉都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把自己所見所聞萌生出的創(chuàng)意記錄下來,他說用中國話講這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作為設計師,阿鯉涉獵廣泛,從中國唐宋歷史到當代社會學、人類學,他總是喜歡帶著問題思考。他說人類應該從大自然中學習知識,達到和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去破壞他。而阿鯉設計的鉛筆色彩墻、可再生咖啡杯等作品也都包含著他對環(huán)境保護的思索和對資源可再生利用的堅持。
和很多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一樣,阿鯉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閑暇時,他們一起歡聚小酌,聊著各自家鄉(xiāng)的足球,漫步海河邊構(gòu)思新的作品。還專門去拜訪過天津非遺項目毛猴的制作者,組織了個“國際團”大家一起學習制作毛猴。周末,阿鯉喜歡到五大道街區(qū)吃個早餐,再找個僻靜的角落讀一本書,感受安逸靜謐帶給自己的浮生時光。
和阿鯉坐在他的“kolofo”中聊天是一件愜意的事情,陽光從落地窗中照進來,色彩鮮艷的小店好似一個童話空間,讓人心情愉悅。他說這是他與中國朋友合作的結(jié)果,也圓了自己多年來從獨立設計到產(chǎn)品產(chǎn)出一條龍的夢想。
他們給這個“夢想屋”取名“kolofo”,音譯為“開樂福”,又平添了一份喜氣。店內(nèi)裝飾有20多萬支彩色鉛筆,在阿鯉看來,人們小時候最先了解色彩就是通過彩色鉛筆。父母讓孩子學習繪畫時,最好的途徑就是給他幾只彩色鉛筆、一張白紙去自我感知,自我創(chuàng)造。一支鉛筆或許沒人會在意,20萬支鉛筆匯聚起來就會形成色彩的海洋。人類的生活也是如此,每一種生活態(tài)度都有著自己的顏色。
阿鯉的性格和他的設計風格一樣,親近自然又接地氣。來到中國的這些年,他也走訪過許多城市,大連、北京、上海、蘇州……每到一城,他最先會去坐落于當?shù)鼐用駞^(qū)的菜市場,在最市井的地方去感受一座城最真實的風土人情。
而阿鯉對天津的情有獨鐘則來源于他對天津文化的熱愛。“天津文化很特別,這是一座可以讓人放松的城市。人們幽默、親切,這里有歐風的小洋樓也有市井的老城廂,雜糅卻不雜亂。2017年天津下過一場大雨,天津人面對暴雨和積水可以悠閑地坐在濱江道‘抓魚’,在街道上‘沖浪’,我喜歡天津人骨子這種樂天知命,能把困難‘玩起來’的氣度。”阿鯉說道。(完)
關鍵詞: kolofo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