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滄桑歷史、胡同里的煙火氣,路邊一景一物都有故事 騎行中軸線,感受京城文化魅力
(相關資料圖)
記者跟著騎行愛好者暢游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騎友表示,中軸線申遺賦予騎行厚重的文化底蘊,沿線的自行車道建設更加完善,路上騎行的人也越來越多,騎行者逐漸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
“在中軸線騎行,永定門、天橋、正陽門、故宮、景山、萬寧橋、什剎海、鐘鼓樓……每一個地方都有她自己的故事?!苯?,有8年騎行經(jīng)驗的騎行愛好者李長昌這樣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近年來,中軸線申遺工作先后寫入《北京市總體規(guī)劃(2016—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街區(qū)層面)(2018年—2035年)》,中軸線申遺成為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點項目。
中軸線申遺是北京修繕保護、活用歷史文化遺跡的一次嘗試。中軸線的魅力是什么,如何在保護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歷史記憶,騎行愛好者以及居民如何看待中軸線的蛻變與堅守?本報記者對此進行走訪。
感受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融合的氣息
“沿著中軸線騎行,既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滄桑歷史,也能看到胡同里的煙火氣,體驗現(xiàn)代化城市與古老都城相融合的魅力。”李長昌說。
2022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近期,國家文物局黨組已經(jīng)研究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初冬時節(jié),《工人日報》記者跟著騎行愛好者暢游北京中軸線,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萬寧橋,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萬寧橋在金代曾為一座木橋,到了元代,木橋擴建為石橋,并在兩側(cè)修建鎮(zhèn)水獸。元泰定三年,萬寧橋被改建為高敞的三孔石拱橋。
萬寧橋所在的地安門外大街到鐘鼓樓間的路段,仍然是城市的主干道。記者在橋上看到,橋拱外側(cè)的石雕螭首和周邊的鎮(zhèn)水獸依舊栩栩如生。
“申遺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中軸線和萬寧橋的歷史了?!?年來,北京市民聶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要途徑萬寧橋,她告訴記者,近兩年萬寧橋的橋體和周邊環(huán)境進行了全面修繕,比以前更美觀了。
古建筑展示新面貌
“每次在這條路上騎行,什么煩惱都忘了,路邊的一景一物都能把你帶到故事里?!痹谡劦街休S線騎行感受的時候,有著近40年騎行經(jīng)驗的北京市民孫先生告訴記者。
“中軸線是一條有文化、有故事、有歷史、有傳承的騎行路線。郊區(qū)騎行更側(cè)重的是極限運動感的體驗,而中軸線騎行則是厚重歷史感的體驗?!睂O先生說,例如,每次經(jīng)過正陽門,仿佛都能看到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
正陽門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南端,由南北縱列的城樓與箭樓兩座高大建筑構(gòu)成,城樓位于北側(cè),箭樓位于南側(cè),是一組具有禮儀性和防御性的城門建筑。
1990年,修繕過的正陽門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向大眾開放,2021年正陽門箭樓全面修繕,城臺滲水、地面塌陷、浮雕脫落等險情隱患得到了全面解決。在此基礎上,還加固了欄板、挑臺,安全強度得到提升。
據(jù)了解,北京還將正式啟動正陽門城樓的修繕工作,此次修繕將調(diào)整城樓上油漆彩畫的規(guī)制,重現(xiàn)“金線小點金”這一傳統(tǒng)建筑裝飾工藝,本著最小干預原則,盡可能保留歷史信息,助力中軸線申遺工作成功開展。
在騎行途中,李長昌告訴記者,他每次騎行時,路過長安街可以看到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夏天他還會刻意在日落前騎到天安門等待降旗儀式。
“在中軸線騎行的最大感受是,仿佛身在歷史與當下的交匯中,在古建筑中暢想過去,在車水馬龍中展望未來。”李長昌說。
遺跡保護與城市旅游有機結(jié)合
為確保申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展,北京市在挖掘中軸線歷史價值的基礎上,先后修訂完成《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chǎn)名錄文本》《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guī)劃》。
“中軸線申遺對騎行是肯定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崩铋L昌說,在日常騎行中,他明顯感覺到沿線的自行車道建設更加完善,安排得更加合理,路上騎行的人也越來越多,騎行者逐漸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與名片。
孫先生表示,中軸線申遺不僅能讓歷史文化得到傳承,對騎行者來說,還增加了新的路線選擇,賦予騎行厚重的文化底蘊。
“中軸線申遺,能改善胡同房屋建設,綠化環(huán)境,還能促進旅游經(jīng)濟增長?!闭劦街休S線申遺的意義,聶女士說道,2000年,萬寧橋下挖掘出通惠河舊河道及相關遺跡,東西兩側(cè)歷史文化景觀更顯圓滿,構(gòu)成了一處別具特色的完整遺產(chǎn)點,就是遺跡保護與城市旅游發(fā)展有機結(jié)合的成功案例。
(來源:工人日報 2022年12月21日 03版)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