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18日在參加第20屆《財經》年會時強調,明年中國經濟復蘇要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性破壞”造成的新格局。
在當天的年會上,他對明年中國經濟復蘇作出了三種情形的研判?!懊恳环N都不是必然的,但是三種情形比對,我們可以做一個參照,爭取最好的結果?!?/p>
他分析指出,在經濟發(fā)展遭遇周期性的短期沖擊之后,會產生“時滯效應”或“疤痕效應”,即把危機時期遭遇的沖擊變成常態(tài),具體存在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回歸常規(guī)軌道后,前期沖擊導致供應鏈受損害、市場主體經營困難等,這會產生一定的時滯效應,制約消費能力和消費傾向,減少未來的增長能力和保障能力。對此,可通過經濟發(fā)展韌性來避免。
第二種情形是延續(xù)疫情前的發(fā)展軌道。他強調,這比第一種情形要好一些,但不要浪費一次危機給經濟結構帶來的格局變化?!叭绻麤]有利用格局就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付出的代價就白費了。因此,第二種情形也不是我們最希望的。”
第三種情形是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性破壞”造成的新格局?!斑@是我們最想要的情形?!彼援a業(yè)升級為例并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性破壞”優(yōu)勝劣汰的功能,把“破壞”轉化為“創(chuàng)造”,淘汰落后的夕陽產業(yè),營造新的環(huán)境,這和過去提到的改革紅利方向是一致的。(完)
關鍵詞: 時滯效應 創(chuàng)造性破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