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難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要持續(xù)做好“擴”和“減”的文章。提高單產是大豆產業(yè)的必由之路,合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應有之義,而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看都是可行的。
春耕時節(jié),有關大豆和豆粕的新聞不少。近期,全國飼料價格上漲,多家大型飼料企業(yè)以豆粕等價格上漲為由提高飼料價格。同時,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多地提出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是中央對今年農業(yè)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作為大豆的原產國和最大進口國,我國大豆振興如何推進,效益難題怎樣解決?可以說,大豆問題已成為農業(yè)的必答題,眼下的春耕生產正是明晰思路的一個切入點。
大豆被認為是我國農業(yè)的一個難題。我國大豆進口總體呈逐年增加趨勢,居各類農產品進口量首位,2020年超過1億噸,2021年達9652萬噸。我國大豆單產較低,畝產只有130公斤,出油率較低,機械化率低,相對三大主糧來說大豆費工費時還不賺錢,農民種植意愿較低。我國耕地紅線為18億畝,對應農作物年播種面積24億畝,如把進口大豆全部折成國內生產,需要7億多畝播種面積。此外,國際大豆定價權和壓榨加工產能大多在國際大糧商手中。近年來,國際豆粕價格上漲較快且不穩(wěn)定,給我國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帶來困擾。
反過來看,大豆也可以是增強農業(yè)競爭力的突破口。大豆是重要的飼料和油料作物,關系植物油和肉蛋奶生產。做好大豆文章,既可以保供給,扭轉農產品進口量攀升的局面;也可以優(yōu)結構,增強畜牧業(yè)競爭力和飼料業(yè)效益;還可以保生態(tài),糧豆輪作間作可改善土壤質量。破解難題要創(chuàng)新手段,這倒逼著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生產模式優(yōu)化、內部結構調整。眼下正值春耕備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與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成為今年的新動向。兩者都是以新技術新模式來解決大豆問題的有效探索,前者瞄準的是擴大豆生產,后者聚焦的是減豆粕需求,共同構成了必答題的多選項。
毫無疑問,作為穩(wěn)定油脂和飼料供給的重要舉措,大豆難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要持續(xù)做好“擴”和“減”的文章。
提高單產是大豆產業(yè)的必由之路。2000年至2018年,我國大豆單產年均增長率為0.69%,低于同期世界年均1.28%的水平,也低于美國、巴西的1.86%和1.11%。近幾年,盡管我國已研發(fā)引進了一些增產效果明顯的先進品種,但受制于經營規(guī)模、配套機械等因素,無法大范圍應用。在耕地資源約束日益突出的形勢下,要從規(guī)模經營、糧豆輪作、品種培育、農機化等多方面集成新模式,尤其是要加快優(yōu)質、高產大豆品種選育推廣,提高品種的適應性。
合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應有之義。大豆競爭力不僅是單產,還有質量和價格。質量不外乎出油率、蛋白含量,主要體現在科研領域;而價格則包括進口壁壘、補貼支持和農民意愿等。中國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取消了大豆的進口關稅和配額限制。在價格支持力度上,大豆也不如水稻、小麥、玉米等谷物。今后應強化大豆產業(yè)支持,權衡大豆的國內外比價以及國內大豆與玉米比較效益,確定大豆生產的支持水平,讓農民種大豆有利可圖。黑龍江省今年明確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值得各地借鑒。
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看都是可行的。2021年,我國肉類和牛奶產量創(chuàng)新高,但大豆進口量未增反降,得益于合理減少飼用豆粕需求。2021年,全國豆粕占飼料比例較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節(jié)約飼用豆粕折合1400萬噸大豆。在減少飼用大豆需求的同時,肉類供應總量和品質都有保障。據測算,今后養(yǎng)殖業(yè)還可實現豆粕減量2300萬噸以上,折合減少大豆需求近3000萬噸,相當于2.3億畝耕地的大豆產出。下一步,還要暢通種養(yǎng)鏈條,改變傳統(tǒng)飼料利用觀念,優(yōu)化飼用豆粕減量措施。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