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的舞獅人(看香港)
“左眼精,右眼靈,紅光萬象,富貴繁榮!”“口食八方財,財源滾滾來!”在香港蔡李佛胡旭春國術醒獅會,胡旭春站在一顆獅頭前,只見他手持朱筆、揮灑自如,點睛、點口、點脷(舌)、點頭……一套點睛儀式過后,這頭原本仿佛在沉睡的“獅子”頓時有了靈氣。
傳統(tǒng)技藝的弘揚者
根據(jù)中國民俗,舞獅可以驅(qū)邪避穢。在香港,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者新店開業(yè),邀請醒獅演出助興是必備環(huán)節(jié)。
舞獅分為北獅、南獅兩派,其中南獅又被稱為醒獅。凡舞醒獅者,必先學南拳,而蔡李佛拳便是南拳的一大門派?!拔覀兪侵袊?,我教拳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蔡李佛這一門派,而表演舞獅也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焙翊航榻B,南獅一般兩人舞一頭,不僅要求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極高的默契程度?!蔼{頭、獅尾要配合好,另外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這樣下來才是一套出色的舞獅表演。”
會里的國術總教練區(qū)錦明表示,除了馬步、臂力這些“硬功夫”,還要用“軟實力”表達出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驚、疑?!蔼{子和人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情緒。比如在‘采青’時,一頭獅子起初看到有棵青菜會很開心,然后它要慢慢探過去猶豫地上食物能不能吃,最后將其吃掉,這些細節(jié)都需要我們一一表現(xiàn)。”
不離不棄的堅守者
有華人的地方,必有舞獅。多年來,舞獅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的腳步而聞名世界,辭舊迎新之時,多國的唐人街都能見到舞獅的身影。為了讓這一藝術形式經(jīng)久不衰,傳道授藝也成了醒獅界的重要一環(huán)。
蔡李佛胡旭春國術醒獅會創(chuàng)會20余年,胡旭春走進學校、深入社區(qū),可謂桃李滿天下。得益于特區(qū)政府的支持,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家長愿意將孩子送來學武?!艾F(xiàn)在一些學校都開設了武術班、舞獅班,另外我們也向特區(qū)政府申請了教練資助計劃,所以孩子們來這里學武術,不用交學費了,這也增加了我們的生源?!?/p>
“我們期望將來除了發(fā)展我們的團隊、獅隊之外,還要讓我們武術文化將來不只在香港發(fā)展,還要到全世界,讓新的年輕人一代一代傳承,一路發(fā)展下去。”胡旭春說。
銳意進取的創(chuàng)新者
堅守傳統(tǒng)不代表故步自封,推陳出新、引入活水,才能讓這門手藝歷久彌新。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舞獅的行列,舞獅界也在積極探索,比如采用熒光色系的布料制作獅被,制作舞獅“手辦”,甚至用“嘻哈”的方式將舞獅賦予全新的演繹形式。
胡旭春透露,目前會里的主要事務由幾個徒弟來打理,并笑言自己更多的是在“打下手”。相比之下,胡旭春的徒弟們更為年輕,也更善于用新理念經(jīng)營會館。作為胡旭春的得意門生,區(qū)錦明已經(jīng)練武將近20年。在他學武時,入門是個艱難的過程,每個馬步最少要扎30分鐘。
“功夫一定要傳承下去,所以我們就要改變教學方式,不能一上來就做一些枯燥的東西,可以先教小孩子打鼓,慢慢培養(yǎng)興趣。否則,他們可能會跑掉不學了?!眳^(qū)錦明說:“時代在進步,我們要接納新鮮事物,并將其注入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活力,經(jīng)久不衰。”
(據(jù)新華社香港電)
韋 驊
韋 驊
關鍵詞: 獅子山下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