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夏紅寺堡2月18日電 題:寧夏非遺藝人:癡醉剪紙間
中新網記者 楊迪
“剪紙是我最大的愛好,下班回家吃完飯后,我就到工作臺上開始剪紙,經常剪到晚上12點。”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吳忠市級非遺剪紙傳承人馬靈雁笑言,自己一天不剪紙,就“手癢”。
馬靈雁和女兒一起剪紙?!畹?攝走進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qū)非遺剪紙傳承人馬靈雁的工作室,特色團花、動物寫真、人物肖像等各式剪紙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馬靈雁是家中的第三代非遺剪紙傳承人?!靶〉臅r候,村里人每逢佳節(jié)喜事,都會請我的母親和祖母露一手,剪些窗花、‘喜’字?!痹陂L輩的耳濡目染下,馬靈雁也喜歡上了剪紙,七、八歲能獨立畫稿,十一歲時就能自己創(chuàng)作出簡單的剪紙作品。
馬靈雁指導女兒剪紙?!畹?攝在馬靈雁看來,剪紙是從小陪伴自己的最好“玩伴”。“小時候家里窮,剪紙就是我的玩具,平時和同學放學就去家里剪著玩,當時沒有紅色的紙,就拿廢報紙、作業(yè)紙剪著玩。”
2001年,馬靈雁從家鄉(xiāng)來到寧夏首府銀川求學,并利用業(yè)余時間系統(tǒng)學習剪紙,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支刻刀……在馬靈雁的巧手匠心下,誕生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馬靈雁還加入了蓋碗茶、“紅寺堡三寶”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圖案元素,讓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氣。
“2020年疫情發(fā)生后,我在家創(chuàng)作了一幅十五米長的抗疫剪紙長卷,這是我最自豪的作品。”馬靈雁說,這幅作品花費了近三個月時間,展現了當地民眾抗擊疫情的精神。
馬靈雁和女兒展示剪紙作品?!畹?攝“讓我們透過剪紙的鏤空,看到你美好的心靈?!痹隈R靈雁的工作室里,這句標語格外醒目。馬靈雁坦言,自己從小是一個比較自卑、內向的人,但剪紙為她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她癡醉其間、寄托心靈。
馬靈雁對剪紙的熱愛也感染著她的家人?!拔业呐畠汉蛢鹤右恢备覍W剪紙,現在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我的丈夫還為了我,專門學習了裝裱技術?!瘪R靈雁笑言,自己的家中還擺放著全套的剪紙器具。
如今,馬靈雁在一所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同時也是“非遺進校園”活動中的剪紙老師,向學生們傳授技巧。談到剪紙的弘揚和傳承,她很有信心,“現在剪紙、皮影、戲劇都時常出現在熒幕上,我覺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肯定會越來越好,剪紙也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完)
關鍵詞: 剪紙作品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