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馬來西亞微雕展說春節(jié)往事 華人憶傳統(tǒng)“年味”
中新社吉隆坡2月10日電 題:馬來西亞微雕展說春節(jié)往事 華人憶傳統(tǒng)“年味”
中新社記者 陳悅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每逢春節(jié),大家一起烤‘粿加比(kuih kapit)’的場景。這種甜甜的烤制薄餅,就是春節(jié)的味道。”正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參觀“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的黃秀娟激動地對記者說。
2月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上展現馬來西亞華人特色的高樁舞獅場景的微雕。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是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在春節(jié)期間,聯(lián)合馬來西亞世界文化組織(WCO)舉辦的展覽,以12組微縮模型再現早年馬來西亞的獨特“年味”。這也是今年“歡樂春節(jié)”活動在馬來西亞的一個重要內容。
2月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上展示馬來西亞華人過年舞獅的微雕。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這些微雕多為馬來西亞藝術家歷年來創(chuàng)作,刻畫了昔日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過農歷新年的豐富場景,記錄了“馬來西亞華人對昔日時光的豐富記憶”。吸引黃秀娟目光的,就是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組微雕,以數十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多樣的場景,展示早年馬來西亞華人新村過春節(jié)的全景。微雕中,不但展現烤“粿加比”、看“大戲”、為神明敬上一人高的巨香等馬來西亞華人賀年習俗;也刻畫了居屋大門上掛郡望匾額、村口設有中國建筑中傳統(tǒng)的照壁等華人新村特有的景致。
黃秀娟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還能吃到“粿加比”,但“都是用電爐烤的”,不像以前都是大家用炭爐烤。“更重要的是,當時都是左鄰右舍聚在一起自己動手烤的,大家邊烤邊說笑,特別熱鬧!”
2月8日,民眾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參觀“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對“60后”的黃秀娟而言,幼年春節(jié)記憶中,最令人激動的還是“領紅包”。她指著微雕群像中騎著“腳車(馬來西亞華人對自行車的稱呼)”來賣面人的小販說,每到春節(jié),新村里處處是這些受小朋友喜歡的小零食,“領完紅包后就有錢解饞了”!
而且,拜年領紅包要走訪親朋好友,其中包括馬來西亞各個族裔,“無論是馬來族裔、還是印度族裔,都和我們互相拜年?!秉S秀娟說,這種多元族群和睦相處,共賀佳節(jié)的氛圍,是馬來西亞的春節(jié)特色,“特別值得珍惜”。
相比黃秀娟,她的女兒、在吉隆坡長大的黃佩佩,對這樣的“年味”就有些陌生了。黃佩佩坦言,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現在大家都住在公寓中,很難重現母親記憶中那樣左鄰右舍共賀新春的場景了。放煙花等過年樂趣,在大城市中也很難復制了。在這些微雕場景中,有的如舞龍舞獅的盛況對年輕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尚不陌生;但諸如一起聚在新村戲臺前看戲等習俗,對黃佩佩而言,則“只是在電視劇里看過了”。
2月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前來參觀“農歷新年·全手工微雕藝術特展”的黃秀娟(左一)為女兒黃佩佩指點微雕呈現的自己的“過年回憶”。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作為中國文化中心“粉絲”的黃秀娟,一看到展覽信息就拉著女兒來了,希望讓女兒認識早年馬來西亞華人過年的傳統(tǒng)習俗。她告訴記者,如今家里親友相聚過年,她都要定下規(guī)矩,大家必須都在餐桌上一起進餐,“不能自己抱著飯菜躲到電腦、電視前”;在餐桌上也不許滑手機。在黃秀娟看來,對華人而言,過年的“年味”就是“團聚”。
“這是華人的文化傳統(tǒng),還是要一輩輩傳下去的?!?/p>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杰鑫說,展現并傳承馬來西亞華人過年傳統(tǒng),讓年輕人了解到老一輩的“年味”記憶,正是中心舉辦這一展覽的重要目的。他介紹,雖然目前尚處疫情期間,觀展需要提前預約,還要限時限流,但馬來西亞民眾觀展熱情很高,尤其節(jié)假日時段被預約一空。
“除了華人,也有很多馬來西亞各個族裔民眾來參觀。”張杰鑫告訴記者,文化中心就接待過一個印度裔先生和華裔太太的家庭,他們專門帶著小朋友來了解華人的過年文化。在張杰鑫看來,春節(jié)所代表的團圓、和諧等傳統(tǒng)價值正日益凸顯,在馬來西亞已成為全社會共同歡慶的節(jié)日。(完)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