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佳琦“學歷風波”看大學校友文化建設
郭杰(北京匯文中學校長)
日前網傳一張李佳琦參選上海浦東新區(qū)人大代表公示圖片,學歷一欄標注為“高中學歷”。因李佳琦此前的身份介紹中有“畢業(yè)于南昌大學”的表述,他也多次以校友身份出現(xiàn)在南昌大學官方宣傳中,網友質疑李佳琦涉嫌偽造大學學歷。對此,南昌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發(fā)布說明稱,李佳琦系南昌大學2011級舞蹈學專業(yè)全日制本科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近4年,因參加工作提前離校,予以結業(yè)。
李佳琦作為風頭正盛的“帶貨一哥”,身價和影響力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yè)生所可比擬,如果他沒有大學學歷,應該用不著偽造一個大學學歷來為自己增色。但網友的質疑也不無道理,因為你如果只有高中學歷,卻在多種場合以“畢業(yè)于211大學”“某大學校友”的身份示人,難免讓人以為你就是某大學貨真價實的畢業(yè)生。好在南昌大學及時做出權威說明,澄清了李佳琦曾在學校就讀并“結業(yè)”的事實,幫他擺脫了學歷造假之嫌。
盡管“學歷風波”基本平息,但李佳琦和南昌大學校方都應由此做更深的思考。作為一名以直播帶貨迅速走紅名利雙收的公眾人物,李佳琦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公眾人物就該是“透明人”,涉及學歷、從業(yè)等身份信息不能有模糊點,否則就可能被輿論拿到放大鏡下展示。對李佳琦來說,更嚴謹和妥當?shù)淖龇ㄊ?,從一開始就向公眾交代清楚,自己“結業(yè)”(而非“畢業(yè)”)于南昌大學,學歷是高中學歷(而非大本或大專學歷)。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后面大約就不至于引發(fā)網友誤解并導致“學歷風波”了。
對南昌大學來說,電商直播頂流、“帶貨一哥”李佳琦無疑是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重量級校友之一,學校的校慶、招生等活動中,如果能有李佳琦這樣的重量級校友加入助陣,能夠產生的正面宣傳效應,是多少廣告費都買不來的。李佳琦成名后,南昌大學將其列入“杰出校友”,多種活動都邀請他站臺助力,顯示了學校對VIP校友的重視與倚重。而如果按更高的要求,在李佳琦成長為“帶貨一哥”過程中,或者說在李佳琦還不是很有名的時候,南昌大學就應該對他予以足夠的關注,為他提供必要的服務,比如幫他制作更嚴謹、妥當?shù)墓_身份資料,避免因身份介紹不確、不當導致輿論誤讀。
一些網友之所以質疑李佳琦學歷造假,還在于對“大學校友”有一定的誤解。在不少人看來,只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和專科畢業(yè)生,才能算是大學校友,一個學生即便在大學待了接近畢業(yè)的時間,但只要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學畢業(yè)生,就不能算是大學校友。這種狹義的理解,把“大學校友”限定在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既與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改革的實際不相符,也不利于大學為所有校友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服務,不利于大學進行積極的校友文化建設。
校友本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最初與“同窗”“同學”含義相近,一般是學校師生對曾在本校就讀人員的稱呼,后來也包括曾在本校從事教學、管理、研究及相關工作的人員。既然“校友”概念比較寬泛,且沒有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做出明確限定,那么無論從大學和學生的角度,還是從用人單位和公眾的角度,都沒有必要把“大學校友”人為限定在“大學畢業(yè)生”的范疇。
從學歷教育的角度看,全日制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畢業(yè)生是校友,接受非全日制大學學歷繼續(xù)教育的學生是校友,接受非學歷繼續(xù)教育培訓的學員也應該是校友。從學歷分類的角度看,拿到了畢業(yè)證書的大學畢業(yè)生是校友,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以結業(yè)(一般是在規(guī)定的學習年限內修完規(guī)定的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但因個別課程或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不合格等,未達到所在專業(yè)畢業(yè)要求)或肄業(yè)(一般是因故中途退學)的形式離開學校走向社會,這些學生也應該算是大學校友。
比爾·蓋茨當年從哈佛大學輟學,未能成為哈佛的畢業(yè)生,但哈佛沒有拒絕承認他的校友身份,后來還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李佳琦因參加工作提前離校,未能成為南昌大學的畢業(yè)生,南昌大學也沒有拒絕承認他的校友身份。這里不是要把李佳琦和比爾·蓋茨做簡單類比,而是說無論是哈佛大學那樣的名校,還是南昌大學這樣的國內大學,對每一位學生都應當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享受文明教化滋養(yǎng)和人性關懷,真切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愛和溫暖。
大學進行積極的校友文化建設,同樣艱巨的工作是在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之后。每一個校友的水平和形象,一定程度上都代表了母校的水平和形象,大學應當安排專業(yè)工作力量,負責對從學校走出去的每一位校友進行“繼續(xù)教育”,重點是為校友提供各種服務,幫助校友在各行各業(yè)發(fā)展提升。相應地,廣大校友一定會以各種方式反哺、回報母校的培養(yǎng)關懷,成為母校建設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