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院士曹文宣點贊十年禁漁
“長江里的大魚小魚都要好好保護”
曹文宣院士拄著拐杖緩緩走向科普工作室。
“十年禁漁,只是長江漁業(yè)資源和水生生態(tài)資源修復的第一步?!?1月9日,87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魚類生物學家曹文宣,作為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的名譽大使,來到解放公園為公眾做科普。
為小學生自然科學畫作簽名
9日,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舉辦了一場曹文宣院士呼吁“長江十年禁漁”事跡的自然科普展。
今年1月1日起,“長江十年禁漁”正式啟動,長江保護法也隨后頒布實施。曹文宣院士正是“長江十年禁漁”的首倡科學家,那還是2006年在三峽工程科技論壇上。他看著回顧這些往事的展板,動情地說:“我三次參與《長江保護法》制定過程的征求意見,每次都重申,保護長江就要把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放在重要位置。到今年,我呼吁和努力了15年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p>
現(xiàn)場,武漢市江岸區(qū)新村小學的朱潔老師特意帶來了孩子們繪制的長江魚主題自然科學畫作,“這些作品是孩子們跟著老師、家長學習長江魚知識之后畫的,表達更多魚兒能回到長江里的愿景?!辈芪男菏侩S后在孩子們的畫作上簽名。
“長江十年禁漁”不只保護珍稀魚
在隨后與公眾的對話中,曹文宣把“長江十年禁漁”稱為對母親河的一次“搶救”。但為什么是十年?曹文宣從恢復長江漁業(yè)資源的角度,舉了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這“四大家魚”的例子:“十年禁漁之前,長江里的青草鰱鳙野外繁殖減少了97%——98%?!拇蠹音~’等魚類通常需要生長三到四年才能繁殖,連續(xù)禁漁十年,它們將有兩至三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shù)量才能顯著增加。”
緊接著,他又從長江水生生態(tài)資源修復角度,表示只有野生魚類種群恢復之后,以魚為食的長江江豚等哺乳動物生存環(huán)境才能好轉,以魚為天敵的水生生物才不至于泛濫,生物鏈關系才能健康,生物多樣性才能豐富,從而有利于長江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修復。
十年禁漁之后,長江是否就能恢復元氣,十年之后又該如何保護長江?曹文宣認為,十年禁漁是長江生態(tài)修復的基礎工作,但只是第一步,之后還要修復物種棲息地。
盡管長期致力于長江魚類資源和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研究,但曹文宣說,保護“長江魚”不僅是保護那些珍稀、特有的魚類,而是大魚小魚都需要好好保護,這才是真正的生態(tài)修復。
文/記者黃亞婷 通訊員趙慧娟 趙銀斐 圖/記者許魏巍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