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年說|張靖晨:不好意思說的話,就用唱的
2021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賽結(jié)束的第二天一早,海外賽區(qū)成人組金獎得主張靖晨就出發(fā)了,她的目的地是一處無法接收手機信號的郊外,她將在那里度過“與世隔絕”的七天。
在通信技術(shù)如此發(fā)達的今天,這樣的選擇難免令人驚訝,尤其是對一位剛剛從全球數(shù)千人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的23歲女孩來說。但張靖晨樂在其中。
事實上,張靖晨“令人驚訝”的地方還有很多……
以下是張靖晨的自述:
這次選擇去沒有信號的郊外,是因為我一直想找回“從前慢”的感覺。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聯(lián)絡(luò)遠方的朋友用信件,叫朋友下樓玩兒用喊的,找樂器輔導老師靠報紙和傳單。
在郊外的一周,我們自己劈柴,再點起篝火做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在那樣的場景下,精確的時間也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需要物資時我們會去旁邊的小鎮(zhèn),順便拿份報紙,看看這兩天有什么新聞。平常就在湖邊看書,太陽當空炙烤時,會想給自己降降溫,就去湖里游泳、劃船。
想到要去這樣一個別人聯(lián)系不到地方,出發(fā)之前我還有些緊張。但當我沉浸在自然中時,這些情緒就消失了。工作了一整個夏天后,我的心情有些毛躁,這一周“世外桃源”的生活讓我的心情徹底平靜下來了。
我喜歡去感受這樣的自然風光,也很喜歡把它們拍下來。大學第二年,由老爸出資,我擁有了自己的“大寶貝相機”。我用它拍過許多有趣的東西,比如各處偶遇的小動物、形態(tài)奇妙的植物等等。
為了找到最好的拍攝角度,我經(jīng)常會擺出奇奇怪怪的姿勢,總會被身邊的人拍下來,也是有趣的經(jīng)歷。大家都用文字記日記,但我覺得我拍下的照片就是我的日記,以后看一定會回憶起當下的美好感受。
我也喜歡畫畫,最愛用彩鉛。媽媽給了我一套她自己一直很珍惜的彩鉛,我用它練習畫水果,對著一張葡萄的照片分析顏色和光澤,再把它們一顆一顆畫出來,這個過程非常治愈。
我還喜歡騎車。蒙特利爾也有共享單車,我就和我的朋友們騎車跨橋,去附近的島上轉(zhuǎn)一轉(zhuǎn),每每經(jīng)過大橋,看著橋下的圣勞倫河,滾滾河水讓我想起中國的長江和黃河。
我是從初中開始認真唱歌的。當時出于好奇去面試了合唱團,結(jié)果一唱就是三年。初三隨隊參加了維也納世界和平合唱節(jié),既是一次音樂上的交流也是一次比賽,我們團拿到了金獎。
當時我們的演唱曲目中有一首《唱臉譜》。表演結(jié)束后,我們穿著中國風的服飾,手里拿著臉譜,走在維也納的街上,特別引人注目。有一個戴墨鏡的外國大叔沖著我們豎起大拇指說:“beautiful!”
在合唱團的經(jīng)歷培養(yǎng)了我的唱歌技術(shù),高中我參加了獨唱團,開始有機會獨立登臺。一開始比較中規(guī)中矩,沒有“代表作”,存在感也不強。
高二我喜歡上一個男生,他長得帥,是“學霸”、“體(育)霸”,性格內(nèi)向,還特別低調(diào)。更重要的是,他在音樂方面也很杰出,會彈吉他,還在管樂團吹奏單簧管。我想引起他的注意,但我們的交集很少,只能靠比較擅長的音樂。
我想,要唱別人不敢唱的歌!老媽曾經(jīng)說過“我發(fā)現(xiàn)你唱歌的時候嘴拌得特快”。無心插柳柳成蔭,我開始嘗試歐美歌曲和英文說唱,憑借一首《starships》正式走上“歐美風”道路。找到適合的風格后,我在臺上的表現(xiàn)也逐漸自如,慢慢收獲了一批聽眾。
而后我準備進軍學校的管樂團,但管樂團并不需要小提琴手。我向管樂團的好朋友訴說苦悶,她一拍手:“小提琴肯定不行,但我們?nèi)钡鸵籼崆偈?,琴都有了,就是沒人?!?/p>
于是我開始自學低音提琴,我一米七,它一米八,最萌身高差。那個寒假我天天跑學校排練廳練琴,很快就能夠演奏管樂團的篇章了,經(jīng)過幾次磨合排練,我就正式加入管樂團了。
這時我遇到了一位伯樂——管樂團的指揮老師。當時學校邀請老師、畢業(yè)生作為“大伙伴”,在校生作為“小伙伴”,聯(lián)手打造了一個有流行樂、古典樂、民樂、電子樂的“大小伙伴”音樂會,老師知道我唱歌不錯,給了我一個登臺的機會,讓我有幸擁有以自己為主角的節(jié)目。
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個音樂會簡直是音樂的天花板。老師安排我搬著低音提琴上臺,邊彈邊唱《All about that bass》,切題又有新意。練習樂器、演唱、彈唱——我的校園生活被音樂充滿了。
就在我已經(jīng)快忘記那個男生時,某次練習中,他注意到我獨特的個性和演唱風格了。
這個表演一共演出了兩場,都非常成功,在我們學校里評價很高。甚至有之前從沒聽過這首歌的朋友說,我在他心中就是原唱。這位指揮老師不僅給了我機會,也一步一步指導我考上了麥吉爾大學的音樂學院,這才有了今天的我。
其實故事到這里,那個男生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追求音樂儼然成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大事。這期間我學會了我的第二樂器低音提琴,找到了自己的演唱風格,懂得了一些配器法……這些都為我大學的專業(yè)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對我來說,音樂是一種更真實、自然的表達方式,是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輸出。所以我大學來到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舒立克音樂學院作曲系就讀,畢業(yè)后在當?shù)匾凰A文學校做音樂教師。
音樂有很多維度,比如創(chuàng)造、構(gòu)建、傳遞、理解等等。作為老師,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努力挖掘出學生們更多的可能性。
在我的學生中有一個老學員讓我印象深刻。她是第二代移民,剛來我這里學唱歌的時候才七歲多,聲音有爆發(fā)力,歐美范兒十足,簡直就是縮小版的我!
一次課上,她自己選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從她唱到“我熱愛每一條河”開始,畫面感撲面而來,她的高音激情深情又鏗鏘有力,給我很大震撼。從那之后,我慢慢感受到,海外華人對華夏文化的熱愛,不比我們生長在本土的中國人少半分。
音樂也有沖破語言和地域的能量。有一次我在唐人街吃飯,聽見周杰倫的歌曲,情不自禁地跟唱了一句。當時還以為是旁邊店鋪放的歌,后面發(fā)現(xiàn)其實是一個坐在路邊板凳上的外國大爺,他聽見我唱就轉(zhuǎn)過頭沖我微笑。他看起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就是想分享歌單。
所以我覺得音樂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可能,它給每個人都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當我羞于用語言表達感情時,音樂就可以幫助我表達得真實又自然。
我衷心地希望所有人都能夠通過音樂找到更好的自己。(稿件來源: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 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門睿)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