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園張毓在植物遷地保育的道路上摸索17年,開啟了人工輔助野外種群復壯的逆旅
她把瀕危野生“蘭精靈”送歸自然
遷地保育、回歸自然……在北京植物園,大花杓蘭通過無菌條件下的種子萌發(fā),開啟了人工輔助野外種群復壯的逆旅。
“與一般的公園不同,植物園是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遷地保育工作,是植物園的使命與職責?!睋尵却蠡ㄨ继m的張毓在植物遷地保育的道路上摸索了17年,如今,她仍在不斷前行,希望更多的珍稀瀕危植物能夠重返自然。
植物的“諾亞方舟”
秋日午后的北京植物園色彩斑斕,游客徜徉在彩葉林和花叢之中。位于植物園西側的溫室卻沒有那么熱鬧,在一間安靜的屋子里,張毓從一堆文件中探出頭來。這里是北京植物園珍稀瀕危保育研究室,張毓是研究室的負責人。
小樓內多個蘭花培養(yǎng)室燈火通明,空調常年24小時開啟保持恒溫環(huán)境。在成排的白色培養(yǎng)架上,翠綠的幼苗在一個個裝有培養(yǎng)基的透明玻璃瓶中恣意生長,它們由細如塵埃一般的蘭花種子萌發(fā)而成,長大后將走出小小的實驗室,回到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公園的野外。
“除了園藝展示和科普教育,植物園還有兩個重要功能——物種保育、科學研究。”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王康說,當前植物正面臨著多樣的威脅,滑坡、火山爆發(fā)等自然災害,高速公路修建、旅游開發(fā)、農業(yè)生產等人類活動,都會使野生植物棲息地遭到破壞,加上人為過度采集,導致野生植物個體數量大幅度減少甚至消失。
此時,植物園就成了危急之下的避難所?!耙Wo一種植物,首先你要了解它,研究它的生物學特性,因此,保護生物學誕生了。植物園在此基礎上開展人工繁育成苗之后,再把它們送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p>
在王康看來,植物園首先應該摸清當地瀕危植物的“家底兒”,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17年前,張毓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北京高山上的“蘭精靈”——瀕危的野生大花杓蘭。
尋找大花杓蘭
自從2001年來到北京植物園做科研,張毓一直和蘭科植物打交道。2004年在北京林業(yè)大學讀研究生時,她自然而然就把研究項目確定為蘭花。
“當時園長給我提了一個要求:最好做北方特色的鄉(xiāng)土植物,先把家門口的蘭花搞清楚。北京的野生蘭科植物,掰著指頭數出來也就二十多種。無論從園藝還是保育的角度,大花杓蘭都是最有價值的那個?!?/p>
以大花杓蘭為代表的杓蘭屬植物是世界植物保育研究的“旗艦”類群,被稱作“植物中的大熊貓”,許多種類都具有極高的園藝價值,因此野生居群往往受到毀滅性盜采和國際走私非法貿易的極大破壞。
靈山、百花山、松山、霧靈山……為了調查北京地區(qū)野生大花杓蘭的分布現狀,2004年張毓就把北京各大山頭全爬了一遍,千米高山,順著山脊爬到山頂要4個小時?!按蠡ㄨ继m盛開時是紫紅色的,但是個體數量少,呈散點分布,東一株西一株,找起來無異于大海撈針。不開花的時候,它混在草叢中,更是難以被發(fā)現?!?/p>
幸運的是,北京林業(yè)大學的路端正老師對北京野生植物分布非常熟悉,在他的幫助下,張毓出野外的第一天就在百花山見到了盛放的大花杓蘭,可惜最先映入眼簾的卻是草甸入口處一朵被掐斷扔在地上,已經失去生命的殘花。游客不知道它的瀕危性,以為是漂亮的野花,摘下把玩后順手扔掉了。
此外,張毓還前往黑龍江、河北等7個省區(qū)調查大花杓蘭的分布情況。她發(fā)現,過度采集的現象十分普遍,被發(fā)現的大花杓蘭野外居群都很小,通常只有幾株、幾十株,明顯是被人為破壞后遺漏殘存的個體。2008年,大花杓蘭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繁殖蘭花回歸野外
找到大花杓蘭,下一個挑戰(zhàn)是摸清它的生物學特性。
張毓笑言,那幾年,她和她的保育團隊根本不知道北京的夏天有多熱,因為從大花杓蘭5月發(fā)芽生長開始,他們就來到山上和蘭花“泡”在一塊兒。
頭一年,團隊根據氣溫變化估摸著日子,在國慶節(jié)上山去采種子,但到現場發(fā)現,大花杓蘭的果殼崩裂后,種子四散。大家只能提前在果實快成熟時守在那里,在果殼尚未開裂時剝離種子,以便消毒并在無菌狀態(tài)下播種?!鞍倩ㄉ讲莸椤靶允恪讼募韭降囊盎ǎ€有更狂野的蛇和野豬,冬季缺食的野豬能把草甸翻個遍。有一次我們放了一個用于監(jiān)測的溫度計,回收時發(fā)現上面盤著一條蛇。”
獲得種子之后,種子仍然很難萌發(fā)?!盀榱私獯蠡ㄨ继m種子受精后胚的發(fā)育過程,我們整個果期都往百花山跑,關鍵時段每周都去?!弊罱K,張毓發(fā)現了最佳的采種時期和培養(yǎng)條件,使其有效萌發(fā),并成功繁育出高山“蘭精靈”的后代。
人工繁殖出來的大花杓蘭得到科研人員養(yǎng)孩子般的悉心照料?!按蠡ㄨ继m喜歡涼爽的氣候和大溫差。春天還好辦,我們白天讓它們在溫室里曬太陽,晚上再放回冷藏箱。但是北京的夏天太熱了,沒有合適的低溫溫室,我們只能把蘭花送回山上的遷地保育苗圃,一個星期就全死掉了?!?/p>
又經過一番研究,張毓發(fā)現,嬌氣的大花杓蘭并非不適合自然環(huán)境,只是剛剛從溫室環(huán)境回歸野外,過渡期苗圃條件簡易,加之養(yǎng)護過于粗放,才造成死亡。
隨后的幾年,張毓一邊查資料,一邊和國外同行交流互動,不斷改進大花杓蘭的栽培方式,并大膽嘗試進行反季節(jié)栽培,最終使大花杓蘭的人工繁育做到了從種子萌發(fā)到開花結果的完整栽培生長周期,為它們重回大自然提供了可能。
“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被我們走出一條羊腸小路?!睆堌谷绱诵稳菽嵌谓洑v。
終極夢想是杓蘭可在當地共生繁殖
大花杓蘭在實驗室被成功繁育并回到百花山后,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杓蘭進入了張毓視野。
“黃龍的高山蘭科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幾公里長的溝里就分布有六七十種蘭花,僅杓蘭種類就達11種之多?!睆堌拐f,黃龍保護管理局希望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資源,借助人工繁育技術將高山蘭花保育和黃龍的生態(tài)旅游結合,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
2017年,張毓專程來到黃龍,決定與黃龍合作,將杓蘭屬植物的“繁育回歸之路”走得更寬。張毓將采集到的黃龍杓蘭種子,帶回北京植物園進行人工繁育。
兩年后,2000余株人工繁育的高山蘭花幼苗從北京回到四川老家,移栽到黃龍遷地保育基地進行過渡培養(yǎng)。張毓說,杓蘭適合栽種的季節(jié)是5月底,那時候北京的氣溫已經比較高了,幼嫩的杓蘭小苗禁不起快遞途中可能出現的高溫悶熱,哪怕幾個小時,都可能有致命的后果。所以只要時間允許,她通常將杓蘭放入加冰袋的泡沫箱里,自己帶過去。
“我們的終極夢想是未來杓蘭可以在當地進行共生繁殖?!睆堌菇忉屨f,杓蘭種子沒有胚乳,在自然界中是依靠特定的真菌為種子提供萌發(fā)時所需的營養(yǎng)。未來可以利用真菌與其共生的方式,在野外實現人工輔助下的自然繁育。
“但微生物比植物更難琢磨,這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還將繼續(xù)探索?!睆堌拐f。北京植物園還和青海三江源、海南吊羅山等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qū)合作,開展珍稀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育研究和野外回歸工作,這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保育項目,每年都有新的地區(qū)或新的種類加入。
新京報記者 張璐
關鍵詞: 張毓 蘭精靈 蘭屬植物 植物園 反季節(jié)栽培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