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曰凌云”。坐落于四川凌云山的樂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匯處,佛像為彌勒佛,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佛像。它仿佛是一位真正的神佛,俯瞰著蕓蕓眾生,眉眼間盡是悲憫。
樂山大佛的修造歷時近一個世紀(jì),屹立一千二百多年,期間經(jīng)歷多個朝代變遷,冷眼看盡滄海桑田,在文人墨客的口中,數(shù)不盡的傳說籠罩在這座佛像之上,令人心向往之。其中,關(guān)于樂山大佛里有一個藏寶藏的密室的說法一直以來都在當(dāng)?shù)厝酥锌诳谙鄠鳌?/p>
直到1962年,正在對大佛進行修繕的黃高彬和羅伯衡偶然之間發(fā)現(xiàn)了大佛的胸口處,突然多出了一個密室。兩人大驚,趕緊順著佛像爬下去,從門口望去,里面有許多磚頭等廢棄物,兩人趕緊報告給了政府,政府收到消息后立即派遣專家前來考察。
但當(dāng)洞穴的封門在眾人眼前打開時,里面的景象讓人大失所望。這是一個高3.3米,寬1米,深2米的人工開鑿的暗室,里面雜亂擺放著一些廢鐵,手絹等,唯一有價值的就是刻有“宋代重建天寧閣”字樣的石碑。據(jù)專家分析,這個密室里原本的東西應(yīng)該是被盜墓者洗劫一空,只剩下了地上的一點“破銅爛鐵”,這個密室的最近年代起碼也是宋朝。雖然此次沒有什么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但起碼證實了千年前的傳言。那這個密室里到底是什么時候鑿的?為什么鑿?里面又裝了什么東西呢?
據(jù)有關(guān)專家分析,在佛身上開鑿藏洞是有前車之鑒的。一般泥塑作品里就常開鑿藏洞,洞內(nèi)裝“五谷”或者“五金”,希望能夠“五谷豐登”或者“招財進寶”。但是這些藏洞大多位于泥塑的背后,處于隱蔽的位置,而樂山大佛的藏洞位于胸口,是極其明顯的,與一般泥塑的藏洞不符。而且樂山大佛作為我國內(nèi)最大的佛像,其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它在修造的過程里,建造者的想法也不能以常理推之。
至于開鑿時間,有人認為就如石碑上所刻的宋朝,這也有些道理,畢竟后世之人在打開密室之后,沒必要特意放一個石碑進去。但也有人認為是唐朝,也就是在樂山大佛修建之初,就一同開鑿了藏洞。因為從藏洞的大小來看,這不是一個小工程,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后面再來另外開鑿應(yīng)該能夠在相關(guān)的歷史資料中找到記載。再者說,佛教講究忌諱,大佛修好后再開鑿藏洞,無異于是對大佛“挖心”,這明顯是對大佛的冒犯,不只是佛教中人,就連普通人也心有余悸不敢妄動吧。
因此就有人分析,那這個藏洞就是樂山大佛的修建者海通和尚鑿的,密室里放了他的舍利子。然而一般來說,高僧圓寂后是修“浮圖”葬之,將舍利子放佛像中不符合高僧的行為,應(yīng)該不是海通的想法。也有人說里面放的是修建大佛后剩余的善款,用來給后人修建寺廟或者佛像維修之用??墒沁@樣的話,藏有善款的密室何不隱蔽些,反而置于佛像胸口這么明顯的地方,豈不是專門招賊來的,后來也證明里面確實被盜墓賊搬了個干干凈凈。
樂山大佛開鑿前后歷時九十多年,從唐玄宗開元元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中間換了三個修建者,甚至熬死了三個帝王。海通和尚只開鑿了佛像的頭部和胸部就去世了,其余工程皆由章仇兼瓊和韋阜完成,其中“安史之亂”和“藩鎮(zhèn)割據(jù)”一度使佛像的修建工程暫停。可以說,樂山大佛從唐朝的盛世修建到唐朝的衰敗,見證了唐朝的跌宕起伏,風(fēng)雨詭譎。
而在歷史沉浮中,歷代文人根據(jù)樂山大佛的傳說,編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使得大佛的形象更加神秘莫測。甚至在有的小說里,主角在大佛里得到了數(shù)不盡的金銀財寶,最后腰纏萬貫成就一番功績,又或者是在大佛的指引下,破除虛妄得道成仙等等。好像找到了大佛的秘密,就一定能夠得到想象不到的財富,或者是長生不老的神秘之術(shù),這可能也是大佛會引來盜墓賊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件珍貴的文物,樂山大佛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是無法抵抗歲月的侵蝕。如今,樂山大佛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多次的修繕,然而其長期裸露在外,經(jīng)歷日曬雨淋,風(fēng)化作用使其穩(wěn)定性每況日下,巖石之間的縫隙也在不停地變大,常有碎石從上面落下來,讓人擔(dān)憂。對樂山大佛的保護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要務(wù),這需要專家們拿出完善的修繕預(yù)案出來。
直到現(xiàn)在,樂山大佛胸口的密室究竟是為何而建,里面又放了什么東西,仍舊是一個未解之謎,有待后人來解。也正因為被這種未知的迷霧籠罩著,樂山大佛才更加因為神秘而有魅力吧。
關(guān)鍵詞: 樂山大佛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