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地國土面積大約960萬平方公里,而原始森林總面積大約有16萬平方公里,約戰(zhàn)我國森林總面積7.5%,跟山西省差不多大。
我國陸地自然帶主要有荒漠、森林、草原三類,其中草原主要分布于內蒙古等北方地區(qū),荒漠分布在西北方,森林則分布在東北及西南地區(qū)。
從未遭到人類破壞,且具備鮮明生態(tài)特征的森林,可以被稱為原始森林,一經破壞很難恢復,下面盤點幾個我國境內的原始森林。
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在古時被稱為大鮮卑山,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是中華文明主要發(fā)源地之一,山脈位于我國東北部,跨越內蒙古自治區(qū)、黑龍江省,地勢從北向南逐步升高。
在蠻荒時代,大興安嶺地區(qū)還是一片汪洋,到了古生代時期,頻繁的地殼運動產生了海陸交匯區(qū)域,之后在海西運動的背景下,大片海水朝東退泄,陸地開始上升,也就初步形成了如今的褶皺帶。
燕山運動后,在西伯利亞版塊和中國版塊的擠壓下,褶皺帶再次上升,后續(xù)大興安嶺地區(qū)仍然會經歷各種頻繁的地殼運動,直到第四紀之后,那片地區(qū)才最終形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冬短夏長,冬季7個月以上,溫度低于零下40℃,夏季只有短短2個月,無霜期僅有90~120天。
大興安嶺林地面積高達7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4.1%,內有400多種珍禽異獸,1000多種野生植物,不乏大量國家一級保護珍惜物種。
神農架
神農架在遠古同樣是一片汪洋,在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的作用下逐漸升為多級陸地,它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20多萬年前,相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采藥、療民疾矢的地方,到了封建社會,由于谷深林密,交通不便,歷來也是各大王朝屯兵的重地。
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2500米以上有20座,最高峰為3105.4米。
關于神農架的傳說有很多,主要分兩類,即神農架野人傳說和白化生物。
關于野人之聞,時光可回溯到1956年,當時村民聲稱遭到了野人的襲擊,到了1976年,我國中科院集合了100多號專業(yè)人士,前往神農架深處探尋野人蹤跡,并無收獲。
1977年,我國有關部門擴大范圍,耗時1年,搜遍了1500多平方公里的林區(qū),也沒有找到野人蹤跡。
1999年,我國有關部門正式宣布,神農架野人傳說是假的,因為我國科考隊幾乎搜尋了整個神農架,別說是野人,就連野人腳印、毛發(fā)都沒找到,況且野人想要繁衍下去,族群數(shù)量應該在50以上,野人之說為假。
再來說說,神農架神秘的白化生物之謎,有人說神農架深處有神秘力量,所以很多生物都是白色的,這種說法也是假的。
神農架深處確實有30多種白化生物,例如白蛇、白獐、白麂、白龜、白金絲猴、白蘇門羚、白皮鷺等,它們之所以白化是因為神農架叢林密布,陽光照不進去,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量物種體內的基因就發(fā)生了突變,在繁衍后,白化物種的數(shù)量也在增加,舉個例子,同樣是非洲人,但生活在密林中的俾格米人,膚色就比其他非洲人要白很多。
根據(jù)科考研究,神農架有3700多種植物,其中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3562種,1060多種動物,不乏華南虎、金絲猴、金錢豹等珍稀物種。
神農架深處之所以不對外開放,不是里面有神秘未知力量,而是神農架深處太過重要,里面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很脆弱,但凡被破壞一丁點,都是重大損失。
就拿金絲猴來講,在外界都快瀕臨滅絕了,幸運的是在神農架深處,還有1500多只,又或者是中國本土蜜蜂,目前外界的中國本土蜜蜂近乎滅絕,神農架是各類珍惜物種最后的港灣。
尖峰嶺熱帶雨林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于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面積約1600公頃,整體植被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都排在我國眾多雨林的前列,森林植被覆蓋率更是高達98%。
尖峰嶺主峰1412米,最低海拔僅200米,超過1000多米的高差,形成了7種植物生態(tài)體系,海南85%的野生動物和75%植物都在其中,內有2800多種維管植物,4300多種動物。
特別要講一講的是桫欏,目前地球上僅存的恐龍時代木本蕨類植物,不出意外只有桫欏了,而在尖峰嶺熱帶雨林中,就存活這白桫欏、黑桫欏、大葉黑桫欏三類桫欏樹,科考人員抬頭望去,仿佛又回到了遠古恐龍時代。
尖峰嶺熱帶雨林是我國第一個熱帶雨林國家森林公園,榮獲“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每年都會吸引國內外專家前來考察。
九寨溝
九寨溝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形成原因也是地殼運動后的褶皺帶發(fā)育,之后褶皺帶提升后再加上多種因素結合,最終形成了絕美艷麗的九寨溝。
九寨溝整體南高北低,北部峰嶺海拔約2000米,中部就超過了4000米,到了南部基本都在4500米以上,保護區(qū)內森林覆蓋率超過了80%,例如名貴的冬蟲夏草、雪蓮、雪茶、川貝母、天麻等。
2020年,我國有關部門還在九寨溝新發(fā)現(xiàn)了兩種珍稀瀕危苔蘚植物,即耳墜苔和花斑煙桿蘚,對科學研究有重大意義。
九寨溝保護區(qū)內除了植被豐富外,還分布著大概122種陸棲脊椎動物,例如大熊貓、紅腹錦雞、金絲猴等等。
雖然2017年九寨溝發(fā)生了7.0級地震,不過在大自然的自我恢復下,2021年9月28日,九寨溝景區(qū)已經全面開放,客觀的說,到了四川重慶不去下九寨溝,真的有點遺憾,九寨溝的美,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但去過的游客基本沒有差評。
——END——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