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古稱晉陽,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包括唐朝、五代十國時的后唐、后晉、后漢等九個王朝都以晉陽為首都或陪都,因此又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悠久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在海內(nèi)外享有盛名的文物古跡,晉祠就是其中一處。
坐落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甕山下的晉祠,始建于北魏,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jì)念西周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唐叔虞是周武王姬發(fā)的兒子,受封唐國(今山西汾河?xùn)|),因境內(nèi)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其祠堂也改稱“晉王祠”,簡稱“晉祠”。
歷史上,來到晉祠祭祀過唐叔虞的人,都能如愿登基成為帝王,也使得晉陽榮獲“龍城”的美譽。尤其是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反隋前,在唐叔虞神像前祭旗誓師,允諾將來得了江山,必改國號為“唐”。唐貞觀二十年,49歲的李世民重游晉祠,觸景生情,在此寫下1203字的《晉祠銘》。
到了宋代,宋太宗趙光義為了根除晉陽城的唐叔虞崇拜,下詔大規(guī)模重修晉祠,以雍容華貴的圣母取代了宣揚文治武功的唐叔虞,使其成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如今晉祠里山光水色,古木蔥郁,現(xiàn)存30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shù)品37尊,素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之說。
來到晉祠,最不可錯過的景觀是晉祠“三寶”:獻殿、魚沼飛梁、圣母殿,和“三絕”:周柏、難老泉、泥塑彩繪人像。其中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的獻殿,是祭祀時擺放貢品的場所。整座建筑只有四面圍柱,不見墻體,外觀酷似涼亭,可使貢品長久不壞,被定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
穿過獻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晉祠另一個國寶建筑——魚沼飛梁。這座“十字形”橋修建于北宋時期,在古代,稱自然的池塘為沼,因沼中多魚,故名“魚沼”?!帮w”是跨越的意思,“梁”是橋的古稱,梁思成曾稱晉祠的魚沼飛梁是中國古建僅存的孤例,被譽為中國古代的“水陸立交橋”。
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的圣母殿,背靠懸甕山,前俯魚沼飛梁,原為供奉唐叔虞的殿堂,宋代改奉唐叔虞之母邑姜。整座殿宇規(guī)模宏大,斗拱疏密有致,盡顯宋代特有的婉轉(zhuǎn)秀美之風(fēng),被譽為我國宋代早期建筑乃至于我國古代木構(gòu)建筑中的杰作。
在圣母殿中還保存有43尊宋代泥塑彩繪人像(龕內(nèi)二小像系后補),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tài)自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一尊頭扎紅飾唱花旦的侍女。從正面看,侍女含羞帶笑,喜溢眉梢,可是從側(cè)面卻隱約可見其紅腫的眼睛和含淚的眼角,據(jù)說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在此侍女像前癡迷觀賞了三個月。
被譽為“晉祠三絕”之二的周柏,生長在圣母殿北側(cè),相傳是唐叔虞封晉時親手栽種,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因其呈臥倒的姿態(tài),又稱“臥柏”。令人稱奇的是,到了唐代,在臥柏旁又生出一棵翠柏,撐住了傾斜的古柏。兩株千年柏樹,閱盡晉陽滄桑,至今仍在注視著太原的發(fā)展和變化。
山西的簡稱“晉”,因古時候的晉水得名,而晉祠的“難老泉”,正是晉水的主要源頭。該泉名出自《詩經(jīng)魯頌》中的“永錫難老”,泉水常年不息,被譽為“晉祠三絕”之三,當(dāng)年李白游覽晉祠時還曾在泉邊留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的詩句。
關(guān)鍵詞: 魚沼飛梁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