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8月26日訊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創(chuàng)作扶持計劃”第二季正在濟寧舉行,以“新經(jīng)典、新田野、新城市”為主題的原創(chuàng)劇目和特邀劇目陸續(xù)上演。閃電新聞記者推出系列報道《戲劇十二夜》,第五輯走進《我見夫子 是山是水》,帶您探尋孔子的山水哲學觀。
《我見夫子 是山是水》講述了孔子去世后,眾弟子相互告別、各奔東西。曾參和冉有心懷各自目的,來到尼山拜訪孔子生前隨侍雜役履正,引出一段關于孔夫子的麒麟之謎。二十年后,驀然回首,孔子留給他們的答案原來早就藏在遙遙山水之間,不斷啟迪著世世代代的后人。
劇中的履正是導演和編劇虛構的一個人物,“履”是鞋子的意思,履正,意為要走正途,而曾參和冉有二人或多或少都走了歪路,三人成戲,兩兩對照,一桌兩椅構成了戲劇空間,外加曲藝、喜劇等元素的加持,整個舞臺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我見夫子 是山是水》借用了一段儒家公案。這段公案的背后,其實是把孔夫子塑造成神,又還原為人的過程。戲的結(jié)尾,用一種近乎電影語言的手法,回應了導演對這種過度偶像化的質(zhì)疑。是山是水,來自于孔子的一句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將山水賦予了仁愛與智慧,以山水形容仁者和智者。主創(chuàng)團隊通過山水這種意向表達,構建了整部戲劇的哲學觀,而戶外劇場的加持也讓山水的意向有了縱深感。
作為入圍青年導演創(chuàng)作扶持計劃第二季的原創(chuàng)作品,本次在尼山的演出也是《我見夫子 是山是水》首次正式與觀眾見面。在當前推動文化“雙創(chuàng)”的大背景下,導演王沐期待更多青年導演用更加包容、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去詮釋經(jīng)典,在戲劇這場游戲里有所收獲,不虛此行。
閃電新聞記者 南雨辰 李玲 濟寧臺 王超 蔡珂珂 曲阜臺 胡士忠 泗水臺 編輯 劉源 報道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