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杭州12月28日消息(記者 姜頔 見習記者 孫維慶 丁梓珂)當下,疫情防控形勢發(fā)生變化,身邊的感染者不斷增多,大學生正處于心理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展階段,又同時面對學業(yè)、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更值得關注。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022年3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郁患病率增加了25%,其中年輕人受到的影響尤其大。
(資料圖片)
日前,通過對一些高校學生的采訪,記者了解到,目前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和精神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主要原因有:
焦慮:不知“陽”何時到來
有的同學雖然自己還沒有“陽”,但身邊很多同學朋友都逐漸“陽”了,也就陷入到不知自己何時變“陽”的焦慮中。由于不知何時會“陽”,這種未知感和不確定性便會帶來焦慮感和壓迫感。另外,疫情之下,考研、考公、就業(yè)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對前段時間備考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加擔心自己在備考期間或者考試中“陽”,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因而會更焦慮,有同學表示晚上已經擔心到“睡不著覺”。
恐懼:過度害怕“陽”
近期,網(wǎng)絡上各種關于“陽”的信息魚龍混雜,夸大“奧密克戎”危害性的資訊也并不少見。在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下,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同學,隨著身體確實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不可避免地開始擔心自己變成重癥,對身體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產生過度恐懼心理,甚至開始胡亂用藥預防。
孤獨:沒有社交活動
教學安排轉為線上網(wǎng)課是近三年來最普遍的狀態(tài)。由于學生們長期通過電子產品上課,沒有與同學們面對面相處的機會,這樣的長期“隔離”的生活狀態(tài),讓同學們產生了孤獨感。有研究表明,長期呆在有限的空間內,情緒更易變得低落,甚至是煩躁不安,情緒反復無常。
事實上,焦慮不安、惶恐多疑、憤怒暴躁、抑郁不安、孤獨寂寞……這些都是疫情之下最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奧密克戎傳染性強,大家擔心感染也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表現(xiàn)。面對這樣的狀態(tài),最直接有效的是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梳理。記者通過整理專家建議,倡導大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調節(jié):
科學防范,接納負面情緒。面對疫情,難免產生焦慮、恐慌等心理情緒。這些都是我們的正常的反應,有助于我們對應激源保持高度警覺性。要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形,不必過度擔心,接納自己的負性情緒。
關注可靠信息,避免盲目跟風。網(wǎng)絡上各種信息真假難辨,建議大家通過政府部門、權威機構和專業(yè)平臺了解新冠疫情、科學防控知識等相關信息,如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及地方疾控中心等。當意識到害怕,多關注數(shù)據(jù),少關注個案,多關注科學信息、實事求是。不信謠、不傳謠,拒絕傳播焦慮。
專注當下生活,規(guī)律作息。飲食有節(jié)、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張弛有度是身心健康的基礎。三餐定時定量、合理膳食,同時進行適度體育鍛煉,強健體魄。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對疫情的恐懼焦慮轉向當下自己的生活。
保持社交,及時尋求幫助。人際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梢酝ㄟ^電話、視頻等方式保持與同學、朋友和父母等的溝通和交流,傾訴自己的心情,相互支持和鼓勵。如果心情仍不能得到緩解,應當及時聯(lián)系學校老師或心理中心的老師。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疫”中,我們不僅僅是和病毒斗爭,同時也是在與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斗爭。保持樂觀、理性平靜的心態(tài),是抗疫鎧甲,也是免疫良方。愿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也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靈魂。
編輯:尚天宇
關鍵詞: 如何調整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