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國陸 報道
本報濟南訊 口岸開放是促進國際貿易往來和吸引高端人才、外資注入的前沿。濟南空港口岸出入境流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國第二十三。疫情以來,累計起降出入境貨運航班約3000架次,同比疫情前增長5倍。陸路開放方面,去年濟南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64列次,進出口集裝箱6.2萬箱次,居全省首位,列全國前十位。
但是,濟南市對外貿易的復合性不高,水陸空一體化聯(lián)運能力有待提升,內陸港建設與口岸開放的協(xié)調性、港口配套建設、出入境紅利政策配套等方面仍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雙招雙引”工作。
濟南市政協(xié)委員、濟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站長任曉寧建議,加快小清河內陸港口岸開放,提升聯(lián)運水平。水運貨物搭載量比陸運和空運大,依托濟南港“一港兩區(qū)”對外開放“戰(zhàn)略基點”,參照長江內流河域對外開放口岸設置,積極打造國際化水運港口,按“邊建設邊申報”的思路,推動濟南港盡快邁入國家一類口岸行列。加快港口配套布局,豐富拓展港口功能,及早推進港務局、邊檢、海關等職能部門工作區(qū)設置,爭取在市區(qū)腹地設立“無水港”,采用“屬地報關、報檢、口岸驗放”一體式通關流程,使企業(yè)足不出戶即可辦理通關手續(xù),增加內陸港的沿海通航功能,為內地企業(yè)提供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