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4月14日訊土陶,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歷史底蘊的時代符號。在滕州的農(nóng)家院里,大趙莊土陶通過第四代非遺傳承人王濤的手,浴火重生。
“這種土是很正宗的礫土,沒有雜質(zhì),很適合做陶器。”王濤告訴閃電新聞記者,陶土采用當?shù)睾拥椎暮稚珒?yōu)質(zhì)粘土,“這種土顏色很紅,是滕州特有的,含鐵量比較高,它燒出的土陶顏色比較鮮艷?!?/p>
王濤是大趙莊土陶第四代傳承人,從小跟著父親學習制陶手藝,至今已經(jīng)有三十多年,一直沿用著傳統(tǒng)的制陶手藝和方法。
傳統(tǒng)制陶技藝看似簡單,但真正掌握它卻需要很長的時間。從泥料制作、選料澄泥到人工拉坯、壓模整坯,從修坯晾曬到定型雕刻,從土窯燒制到成品打磨,要經(jīng)過10多道工序。其中,柴燒是制陶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一天一夜的燒制過程中,火候控制全靠眼看耳聽來把控,否則無法燒成?!盁臅r候一不小心,稍微疏忽,火一加大就容易出事,最主要火不能加大,需要陸陸續(xù)續(xù)、循序漸進地慢慢燒制。”
燒制土陶的窯是大約二十年前改造的,窯很簡單,下面是個火坑,外面通氣,“我們做的花盆、缸都是從這里運進去,要通過一天一夜的燒制才能做成?!?/p>
斷金碎玉光輝不減。王濤在技藝傳承的基礎上對大趙莊土陶進行了發(fā)掘和創(chuàng)新,對制作工藝進行改造?!拔覀兩a(chǎn)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紅陶、黑陶、彩陶等產(chǎn)品,代表作品有北辛鼎、龍柄瓶、招財金蟾等,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王濤的影響下喜歡上土陶制品和制作工藝,也讓滕州本地傳統(tǒng)土陶制作文化煥發(fā)新的生機。
閃電新聞記者 崔冬梅 滕州臺 席浩源 報道
關鍵詞: 浴火重生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