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最新研究確定了使用CRISPR療法的風險。在調查CRISPR技術對T細胞(免疫系統(tǒng)的白細胞)的影響時,研究人員檢測到高達10%的遺傳物質損失。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損失會導致基因組不穩(wěn)定,從而可能導致癌癥。研究結果近日發(fā)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
CRISPR技術是在某些位置切割DNA序列以刪除不需要的片段,或交替修復和插入有益片段。大約十年前開發(fā)的這項技術此前被證明在治療癌癥、肝病、遺傳綜合征等一系列疾病方面非常有效。
202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獲批使用CRISPR的臨床試驗,當時研究人員將該方法應用于T細胞。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檢查CRISPR療法的益處是否可能被切割所產(chǎn)生的風險所抵消,他們假設,斷裂的DNA并不總是能夠恢復。
人體細胞中的基因組經(jīng)常由于自然原因而斷裂,但通常能夠自我修復,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但有時會有某個染色體無法反彈,會破壞基因組的穩(wěn)定性,這種情況常在癌細胞中看到。因此極端情況下,切割DNA用以治癌的CRISPR療法,實際上可能會促進惡性腫瘤的發(fā)生。
為了檢查潛在損害的程度,研究人員重復了202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在完全相同的位置(染色體2、7和14號)切割T細胞的基因組。
他們使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分別分析并測量每個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的表達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在一些細胞中檢測到遺傳物質的顯著損失。
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損傷差異的原因是每一個染色體上切割的確切位置。結果表明,超過9%的使用CRISPR技術進行基因編輯的T細胞,丟失了大量的遺傳物質。這種損失會導致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可能會促進癌癥的發(fā)生。
基于此項發(fā)現(xiàn),研究人員警告說,在使用CRISPR療法時應格外小心。他們?yōu)樘囟ǖ尼t(yī)療程序提出了替代的、風險較小的方法,并建議進一步研究兩種潛在解決方案:減少受損細胞的產(chǎn)生,或識別受損細胞并在將材料施用于患者之前將其去除。(記者 張夢然)
關鍵詞: 遺傳物質 免疫系統(tǒng)的白細胞 遺傳物質損失 治療癌癥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