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健康“第一殺手”,近年來該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續(xù)增多,平均每5人里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
許多人認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才會得的一種病。但事實上,這個疾病的開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期。近日發(fā)表于《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亞洲》的一篇論文對此進行了研究。相關結果對有效預防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目前我國兒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狀況不理想,符合所有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標(7個)的人數(shù)比率僅占1.7%。在這個階段,一些心血管危險因素開始在體內悄悄醞釀,為中老年時期的心血管疾病高發(fā)埋下‘隱患’。”論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婦幼衛(wèi)生學系副主任朱艷娜對《中國科學報》說。
7個中心,7萬名中小學生參與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圍內的主要死亡原因,位居成人特別是老年人死因第一位。在中國,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占城市地區(qū)死亡人數(shù)的42%、占農村地區(qū)死亡人數(shù)的45%。
“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常見于老年人,如心絞痛、頭暈、頭痛等。但其病理生理異常在中青年期就已出現(xiàn),如血壓異常、血脂和血糖異常、頸動脈內膜斑塊形成等。人類年輕時就埋下了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兒童青少年肥胖、不均衡飲食、體力活動缺乏等。”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馬軍對《中國科學報》說。
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該病的預防和控制窗口一直在前移。
血管脂質沉積、內皮細胞損傷和平滑肌細胞增生等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病理變化。實際上,早在嬰兒期就可以發(fā)現(xiàn)血管脂質條紋,可見病理變化從嬰兒期就可能萌芽。
“最開始,我們想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控制窗口提前到嬰兒期,但因為牽涉到的一些客觀指標不能做常規(guī)檢測,很難進行相關研究并采取防控措施。”朱艷娜說。
兒童和青少年也是非常好的窗口期。但是目前中國缺乏兒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狀況相關數(shù)據(jù),也很少有研究關注社會經濟和人口學因素對兒童心血管健康的影響是否與成人相似。因此可以從這個群體做起,尋找有效的初級預防和健康促進措施。
該研究起始于團隊在2012—2014年開展的一個衛(wèi)生行業(yè)科研專項“學生重大疾病防控技術和相關標準研制及應用”。這是一個全國多中心的科研項目,有7個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參與,在全國7個省市開展。
“全國有約7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問卷調查,有近2萬名學生參與血樣采集,通過血樣可以檢測血脂、血糖等評估心血管健康的指標。經過有效數(shù)據(jù)的整理,最終納入1.5萬余人的資料,并通過綜合性指標評估兒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狀況。”朱艷娜說。
飲食和運動“兩手抓”
研究團隊選擇了理想心血管健康這個綜合評估指標,它把心血管狀況分為不健康、中等健康和理想健康3個等級,并對吸煙、身體質量指數(shù)、飲食、體力活動、總膽固醇、血壓、血糖這7個指標進行聯(lián)合評估,既可說明健康等級,又能指明改善方法。
結果表明,兒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狀況令人擔憂,這個群體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非常不樂觀。全國單純的肥胖率已經達到11%左右,超重和肥胖相加能達到20%左右。
“超重和肥胖帶來的病理因素更應引起關注。如果不對這些孩子進行控制和干預,進入中老年后,這個群體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會大大增加。”論文通訊作者、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靜進對《中國科學報》說。
那么,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當前不均衡的飲食和體力活動不足是導致兒童和青少年肥胖、高血壓和糖脂代謝異常的主要因素。”馬軍說,“這提示我們未來必須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提高和改善兒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狀況。”
從個人和家庭角度來說,靜進希望家長給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因為飲料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社會角度來說,研究團隊希望學校、社區(qū)以及政府部門能夠重視孩子們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應當減少或禁止公共場所垃圾食品的廣告宣傳,并且為大家提供更多的運動硬件。”朱艷娜說,“有些學校沒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運動場地,甚至課間休息都只能待在教室或樓道,這讓我們特別擔心。”
此外還有經濟因素,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理想心血管健康狀況不如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而且,家族心血管疾病史也是影響子代健康的重要因素。
男女心血管健康有差異
目前,全國只有1.9%的男性和1.6%的女性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上存在差異。這種性別差異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生理年齡差異、激素水平差異、腎功能差異、染色體差異等。
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女性比男性幸運地多了一把“保護傘”——雌激素。
“在女性絕經期之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低于男性;而在絕經期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則高于男性。”朱艷娜說,“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對于心血管健康的保護作用,絕經期之前,雌激素通過調節(jié)心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細胞功能,發(fā)揮心血管保護作用。”
除了生理因素影響外,一些非生理性因素如健康和消費觀念、吸煙、生活方式等也會導致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不同。
從社會人口學方面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形體,對于健康的關注度也高于男性。
另外,男性吸煙、飲酒的比例遠高于女性。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的不吸煙比例達98.7%,但是被動吸“二手煙”也會危害到孩子們的心血管健康。
尼古丁、一氧化碳和氧化物等不良化學物質會通過呼吸系統(tǒng)進入人體,除了損害肺部器官,還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心肌缺血,增加血栓風險,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一般來說,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理,公認有兩種:一種是脂質沉積,比如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積,特別是氧化性膽固醇的沉積,導致血管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另外一種是炎癥反應,當炎癥因子出現(xiàn)時,會導致巨噬細胞聚集,進一步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炎癥反應,最終導致血管損傷和功能異常。
研究團隊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兒童和青少年被動吸煙的比例達20%。“我們希望家長為了孩子的心血管健康,盡量減少吸煙,尤其避免在室內、車內等相對密閉的環(huán)境吸煙。”朱艷娜呼吁。(記者 張晴丹)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