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子生物成像中心(eBIC)使用電子斷層掃描和亞像素斷層圖平均化的新技術,確定了艾滋病病毒(HIV)衣殼蛋白、以及其與宿主細胞因子相互作用的復合結構圖像,分辨率約5.4埃。研究人員還建立了整個HIV衣殼蛋白的原子模型,或為開發(fā)以衣殼蛋白為靶向的抗HIV藥物提供新思路。研究論文19日發(fā)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這一重大突破的論文主要作者、牛津大學陶妮(音譯)博士解釋說,HIV是一種逆轉(zhuǎn)錄病毒,其RNA基因組被封裝在一個圓錐形的衣殼內(nèi)。在感染過程中,HIV以Gag多蛋白的未成熟病毒粒子組裝并出芽,經(jīng)歷蛋白水解和構象變化的過程,由未成熟的球形轉(zhuǎn)變?yōu)槌墒斓膱A錐形衣殼。在HIV-1復制的早期階段,衣殼扮演著多種重要的角色,包括保護基因組免受細胞先天性免疫反應的影響,促進逆轉(zhuǎn)錄,以及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轉(zhuǎn)運和進入細胞核。其中許多功能受到衣殼與宿主細胞因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影響。
然而,由于HIV-1衣殼的亞穩(wěn)態(tài)特性,分離出適合于高分辨率結構分析的完整天然衣殼的數(shù)量和濃度,一直具有挑戰(zhàn)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即在HIV病毒樣顆粒的膜上加一種成孔毒素,這避免了與病毒體裂解和核心分離相關的創(chuàng)傷,但也使衣殼接觸到外部細胞因子和小分子。
在建立了實驗方法后,研究人員研究了真實的HIV衣殼與細胞因子親環(huán)素A(CypA)和小分子輔因子六磷酸肌醇(IP6)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后,研究團隊對這些樣本進行了電子斷層掃描和亞斷層掃描圖平均化。
利用這項新技術,該團隊分別揭示了HIV衣殼的結構,以及它與CypA和IP6的復合物的結構。這些結構證實了成熟HIV衣殼中的雙IP6結合位點,并為IP6和CypA在調(diào)節(jié)HIV衣殼穩(wěn)定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領導該研究的eBIC主任、牛津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張培軍總結道,他們利用電子斷層掃描獲得的信息,建立整個HIV衣殼的原子學模型,這可以作為開發(fā)衣殼靶向抗艾藥物的“藍圖”。包膜病毒膜的穿孔也為研究其他病毒系統(tǒng)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實習記者 張佳欣)
關鍵詞: 高分辨率 艾滋病病毒衣殼結構圖 eBIC 電子斷層掃描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