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大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殺手”,廣大群眾并不陌生;但作為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新的獨立高危因素——“高血同”這個全新的名詞,恐怕大家就有點陌生和困惑了。事實上,無論您知不知曉,接不接受,“高血同”都已是客觀存在,只是其危害近年才被醫(yī)學界發(fā)現(xiàn)和鎖定。
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黑龍江省衛(wèi)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控專家組組長、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及腦卒中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卓伯教授提醒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誘發(fā)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重大危險因素,不僅僅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還有高尿酸和“高血同”(與上述“三高”合稱“五高”);尤其是“高血同”更應引起人們高度警覺并嚴加管控。因為在“五高”中,“高血同”對血管的損傷及危害程度已遠遠超過其它“四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癡呆、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等最基礎、最重要的獨立高危因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高血同”這一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高危因素,始終沒能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認可和關注,由此助長了我國腦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不斷高發(fā)。
那么,什么是“高血同”?它跟中風、癡呆的關系究竟有多大?目前我國“高血同”患者到底有多少?該怎樣防控?張卓伯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科普,他同時強調(diào)提醒廣大民眾能對“高血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日常中加以有效防范,以此減緩或避免中風、癡呆及冠心病對公眾的傷害。
“高血同”是怎么回事?
張卓伯教授通俗地解釋說,“高血同”就是指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簡稱‘血同’)”水平升高(其血檢值大于10微摩爾/升);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一個中間產(chǎn)物(即血中垃圾),是一種對血管極具損傷性的含硫氨基酸(神經(jīng)毒素),當其代謝轉(zhuǎn)化為其它物質(zhì)的途徑受阻時,大部分“血同”就無法代謝掉,繼而在體內(nèi)蓄積,濃度就會增高,醫(yī)學上將此癥狀稱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簡稱“高血同”。
實際上,“高血同”早就存在,只是其危害近年才被國內(nèi)外醫(yī)學界了解和鎖定。與之相關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診療指南》、《高同型半胱氨酸診療專家共識》、《高同型半胱氨酸與癡呆——國際共識聲明》以及與“高血同”有關的高等醫(yī)學教材《內(nèi)科學》,國家衛(wèi)健委及中華醫(yī)學會主編的《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導規(guī)范》、《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及心腦血管《合理用藥指南》,近年都已相繼出臺,對“高血同”的存在和危害,及其相關診療要求和方案都給出了明確答案。
“高血同”危害有哪些?
張卓伯介紹,近年國內(nèi)外大量醫(yī)學研究顯示:“高血同”能增強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性,促進血栓形成,最后誘使腦中風發(fā)作;“高血同”能促進β-淀粉樣蛋白(神經(jīng)毒素)在腦組織中沉積,磷酸化生成增多,損傷神經(jīng)元,致使腦萎縮,助推認知障礙及老年癡呆(A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高血同”通過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及內(nèi)膜機制,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創(chuàng)造了進入和沉積到血管內(nèi)膜當中的機會,凝聚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致使心梗(冠心病)、腦梗不期而遇;“高血同”能增強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活性,促進血管緊張素2的產(chǎn)生,進而使血壓升高,加劇了相關血管疾病的病情。
張卓伯教授的結(jié)論是:首先,“高血同”是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單純的“高血同”就能掀起中風、癡呆、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的“狂風暴雨”,其相對危害度已超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僅次于高血壓。二是單純“高血同”的病人,罹患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5-10倍。三是高血壓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如果同時伴發(fā)有“高血同”,其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潛在風險則是正常人的10-28倍,如同“火上澆油”。
目前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中國高血壓人群當中,91%的男性和63%的女性同時患有“高血同”。
“高血同”人群知多少?
張卓伯進一步介紹說,根據(jù)《高血同診療指南》及相關《專家共識》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高血同”患病率為5-7%,而中國人群的高血同患病率卻高達27.5%(患病人數(shù)超過3.8億人),這一現(xiàn)象與國人的飲食習慣及影響葉酸吸收利用的M基因有1/4的人產(chǎn)生了了突變密不可分;我國高血壓及慢性腎病患者中,80%以上都不同程度患有“高血同”。
張卓伯總結(jié):以10微摩爾/升作為“高血同”診斷標準(國際標準),我國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同”,系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遺憾的是很多病人還“蒙在鼓里”。好在當前我國大部分醫(yī)院都已相繼開展了“高血同”的檢測與診治。
“高血同”是怎么來的?
張卓伯教授指出,葉酸及維生素B6(VB6)、維生素B12(VB12)缺乏及吸收利用度不好,是“高血同”產(chǎn)生的主要誘因。天然的葉酸、VB6、VB12主要儲存于綠葉菜及相應食物中,其共性均是不耐高溫;遇到高溫70%以上的生物活性都會遭到破壞。由于國人喜歡吃熟食,加之綠葉菜吃的相對較少,再加上我國人群有1/4的人M基因形成了突變,致使攝入的葉酸僅有30%能得到吸收利用,因此我國人群葉酸普遍缺乏,“血同”普遍偏高,頗具中國特色。
“高血同”該怎樣防治?
基于葉酸、VB6、VB12缺乏為“高血同”的成因之一,補充葉酸及VB6、VB12已自然成為當前降低“高血同”和預防或者延緩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主要干預手段。
張卓伯告誡:每天補充上述3種元素的劑量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劑量過低降“高血同”的效果不好;而劑量過高非但不會增強相應療效,反而還會帶來很多副反應。
張主任解釋說,補充葉酸、VB6、VB12,可在4-6個月時間使“高血同”有所下降,甚至達到正常值范圍,但葉酸、VB6、VB12的補充最好不要中斷,因為“血同”是由蛋氨酸轉(zhuǎn)化而來的,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都富含蛋氨酸,有蛋氨酸攝入就會有“血同”產(chǎn)生。一旦中斷葉酸、VB6及VB12的補充,“血同”很快還會升上來,使人體重新回到“高血同”狀態(tài)。因此補充葉酸、VB6、VB12一般都需持續(xù)和鞏固36個月以上,否則達不到預防或延緩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發(fā)生的效果和目的。
在人們?nèi)粘I钪?,具體補充方法是:一是多食用富含葉酸、VB6、VB12的食物,如每天2斤菠菜、4兩韭菜、4兩牛肉;二是直接服用經(jīng)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批準生產(chǎn)、為“高血同”患者量身定制的保健食品。
張卓伯教授建議,成年人尤其“高血同”病人,最好每年或每半年到醫(yī)院抽血檢測一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把它作為健康和疾病重要的衡量指標。若“血同”檢值大于10微摩爾/升,即可診斷為“高血同”,就需要及時進行相關干預治療。
最后,張卓伯教授提醒說,要增強防病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樹立早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少花錢、少遭罪、少煩惱的“三早三少”防治觀念,加強疾病危險因素檢測,如果控制好“高血同”以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這五大高危因素,80%以上的人群會避開或延緩中風、癡呆及冠心病的“偷襲”。(通訊員 衣曉峰 記者 李麗云)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