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被比喻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為它跟很多身體器官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身體的許多疾病在腳上都有表現,如80%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會有足部畸形;長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引起足部破潰;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足趾腫脹疼痛常常是最早的發(fā)病表現。然而,許多小伙伴不太在意足部健康,也因此忽視了腳向我們發(fā)出的健康預警。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照顧”好我們的腳。
我們的腳有多重要? 據介紹,腳部結構非常復雜,每只腳上有27塊骨頭、33個關節(jié)、100多條韌帶和肌腱,這些關節(jié)、骨頭和韌帶肌肉聯合作用、協(xié)調運動,幫助人體完成一系列復雜的功能。在我們走路、跑跳的過程中,我們腳承受的力量是人體重量的5至6倍。每走一步,我們的小腿和腳都有一個肌肉收縮舒張的過程,它會幫助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因此,擁有一雙健康的腳,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足部的疾病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比如,兒童常見先天性足部疾病;青少年除先天性足部疾病外,還有可能發(fā)生運動性損傷;青壯年階段,除了崴腳、骨折等意外損傷外,還有可能發(fā)生運動損傷或損傷以后的關節(jié)炎;老年人常見足部退行性改變。足弓的結構幫助我們完成跑跳,非常重要。如果腳弓塌陷下來,那么關節(jié)、韌帶和肌肉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某些動作和體位經常只能依靠單獨的關節(jié)和韌帶維持,韌帶就容易斷裂,關節(jié)就容易出現關節(jié)炎。關節(jié)炎和韌帶的疲勞、損傷,都是足部發(fā)生退變的表現。
常見的足部問題有哪些? 以下是我們的腳可能最常面對的“困擾”。
皮膚發(fā)紅:小腳趾和拇趾骨凸出部位開始發(fā)紅,但沒有疼痛,說明腳可能松弛了、變寬了。過去能穿的鞋,現在穿起來可能會擠壓我們的腳,首先擠壓的是骨凸出的部位,再擠壓得嚴重,可能會出現疼痛。
如果堅持穿讓腳受擠壓的鞋,受摩擦部位的皮膚有可能破潰或繼發(fā)感染,甚至感染加深引發(fā)骨髓炎。糖尿病患者應當特別注意。
胼胝:俗稱繭子,它是較大的角化增生。年輕人少有,年紀大的人常有。因為老年人的腳綜合協(xié)調負重結構變得不協(xié)調,局部腳骨的負重增加,人體出于自我保護,局部皮膚會生成厚厚的角化層來保護皮膚。
雞眼:雞眼像雞的眼睛一樣,中間有很深的角化,常常出現在受力比較凸出的部位。最常見的產生原因是年齡增長,小骨頭形成骨質增生,再和外力擠壓結合,不斷摩擦腳趾皮膚,從而引起雞眼。
疣: 疣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上的凸起,俗稱瘊子。疣有三個特點:數量多;不一定長在腳骨上;具有傳染性。
嵌甲:即趾甲長到肉里,會令人非常疼痛,且易感染。嵌甲后,有些人會出現甲溝炎。
水泡: 走路走多了,腳上的皮膚可能出現水泡,造成皮膚破損。
如何進行腳部的日常檢查?健康教育所的專家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
用棉簽輕劃皮膚:用一個軟棉簽輕劃皮膚,看看自己是否能感覺到。如果感覺不夠靈敏,就意味著當腳受到傷害時,它沒有疼痛感或者沒有足夠的疼痛感讓人體注意到腳受到了傷害,因此無法及時采取保護措施。
檢查腳后跟:正常人大部分退變是腳后跟變短。如果腳后跟短了,那么走路的時候足前部就比腳后跟承受更大的力量,更容易出現足前部的繭子和疼痛。我們可以試試扶著欄桿,站在臺階上,腳后跟向下放,有些人能放下來,有些人放不下來,還有一些人會出現疼痛,即腳后跟跟腱出現疼痛,后兩種情況說明跟腱短或不正常。
定期檢查腳的情況:定期觀察腳的顏色、寬度的改變,趾甲是否變厚、皮膚有無破損、腳的大小是否有改變。洗腳后要注意擦干腳趾間隙。剪腳趾甲時要注意不要剪得過深,以免損傷皮膚,糖尿病患者尤其應當注意。
此外,專家特別提示,在日常保健中,不要忽略腳的疼痛問題。如果腳痛持續(xù)三天以上,一定要到醫(yī)院檢查。(記者 李潔)
關鍵詞: 腳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