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2個全民健身日之際,中國疾控中心慢性病首席專家王臨虹,北京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郭立新做客人民網·人民健康聯(lián)合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共同推出的“2020年全民健身日系列訪談”,就慢病人群的健身要點進行解讀并提出指導建議。
科學運動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預防慢性病也要從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始。”王臨虹指出,因此,在推薦健康行為方面,我們提出平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健康四大基石。
王臨虹稱,身體活動對健康的影響取決于很多方面,包括運動方式、強度、時間、頻度和總量。身體活動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才能更好地促進健康:
一是動則有益。對于平常缺乏身體活動的人,首先要改變靜態(tài)的生活方式、增加活動量,就能夠使身心健康和體質得到非常好的改善;二是貴在堅持。一定要堅持,我們機體的各種功能也要遵循“用盡廢退”,只有經常鍛煉才能獲得持久的健康效益;三是多動更好。一般來說,還是要多動。如果僅是低強度、短時間的身體活動,對健康促進作用有限。我們提倡逐漸增加身體活動量、時間、頻度、強度和總的活動量,才能獲得更大的健康效益;四要適度和量力。不能進行超負荷運動,特別是慢病患者。我們一方面強調多動更好,另一方面還是要根據(jù)個人體質、病情量力而行。
郭立新也表示,很多慢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肥胖,都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相關。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飲食、運動、睡眠和情緒這些因素都干預好、管理好,可以極大地減少很多和代謝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老年患者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郭立新稱,我們可以把老年人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健康的老年人。雖然進入老年,但他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和一般成年人相差不大。第二種是需要幫助的老年人。就是進入老年以后,有一定的慢性病或基礎病,需要藥物或者人員的幫助才使器官功能達到正常狀態(tài)。第三種是衰弱的老年人、臨終或者嚴重疾病狀態(tài)的老年人。
“對于這三種老年人,我們的健康策略是不一樣的。”郭立新指出,如果一個健康的老年人,他的心肺功能尚好,他可以進行各種自己喜愛的活動。我們一般推薦以有氧運動為主,結合力量訓練獲得的代謝獲益是非常好的。根據(jù)其次日的感受判斷,以不感覺到疲倦為適宜。
“對于有疾病的老年人,要了解他疾病的嚴重程度。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話,我們就要了解他有沒有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有沒有眼底出血,血壓的控制程度,有沒有高血壓,血壓波動是不是很大,有沒有神經病變、合并腦血管病變,平衡能力怎么樣、起走功能怎么樣,根據(jù)這些進行適度訓練。”郭立新同時提醒說,不主張老年人運動量很大。缺乏運動的人和運動不恰當、運動過量都應該避免。建議那些衰弱的或者臥床狀態(tài)的老年人,也應該進行運動,在床上可以進行一些主動的或者被動的運動。這樣有助于疾病的恢復和心肺功能狀態(tài)的保持。
所有的慢病患者都適合做運動嗎?
王臨虹認為,任何人都是需要運動的。因為,身體活動對維持正常健康特別是機體機能、預防疾病非常重要。即便是患了慢性病,對于疾病的恢復和降低死亡率也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運動對于包括骨骼肌、關節(jié)相關的骨關節(jié)疾病的預防,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再有,對于傳染性疾病來講,身體活動有助于加強身體機能和提高免疫功能。所以,身體活動對于很多疾病的預防和疾病的恢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
“對于正常健康人群和有疾病的人群,只是在運動方式、運動量、運動的頻次有區(qū)別或者應該給予針對性的指導。”王臨虹說。
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如何科學運動?
郭立新認為,首先,對于慢性病患者,如果過去一直進行規(guī)律運動,而且感覺可以獲益,有利于慢病治療,那就可以堅持原來的運動方式。如果過去從來沒有過健身運動,現(xiàn)在想開始,我們建議患者先到醫(yī)院找??漆t(yī)生進行咨詢和檢查,看自己的疾病病程有沒有并發(fā)癥,心肺儲備功能如何。還要了解自己的運動系統(tǒng)和平衡系統(tǒng),也就是運動可耐受程度。根據(jù)自己的心肺儲備功能來確定運動量。
比如我們最常用的一個運動量的指標是心律。用220次減去年齡,乘以50%-70%,是對于一般慢病人群推薦的心律。如果說有心律失?;蛘咝穆奢^慢、竇房間功能障礙的情況,心律就不能作為運動量的推薦指標。
然后,要開展有氧運動、力量運動、平衡訓練幾種運動的結合。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好,我們一般不太主張餐前運動,建議進餐后45分鐘到一個小時開始運動,運動20-30分鐘,還要和用藥、運動方式、飲食相平衡相配合。而且像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壓患者,運動時應該選擇和同伴一起運動,以防出現(xiàn)低血糖或者其他危險的情況。還要要選擇恰當?shù)牡攸c、時間,避免運動帶來的傷害。運動之前要熱身,檢查鞋襪是否舒適。一般不主張老年患者進行持續(xù)高強度的劇烈運動,而是在運動過程應該進行停頓、分節(jié),適當補充水和能量。而且,運動之后也要注意低血糖的發(fā)生。每次運動,初始應該進行血壓的監(jiān)測、血糖的監(jiān)測和運動以后心肺功能變化的監(jiān)測,據(jù)此來確定和調整運動量,確保健康獲益最大化。
此外,我們不主張空腹運動,因為空腹運動容易加劇低血糖的發(fā)生。餐后運動也不宜進餐以后馬上運動,對消化系統(tǒng)不利。進餐以后長時間再去運動雖有獲益,但可能對于控制餐后血糖不利。因此,如果著眼于血糖的控制,我們主張餐后一個小時進行運動。
對于“996”工作方式的人群,使用電腦、工作強度非常大、又不能離開辦公室,郭立新建議,如果靜坐持續(xù)做超過45分鐘到一個小時,就應該進行一個運動??梢杂幸粋€升降工作桌,把工作臺升降15-50厘米,由坐著工作變成站立工作。在乘坐公交上下班途中,采取站的方式就比坐的方式獲益多。每天只要運動一個小時,每周有效運動150分鐘,就可以避免很多代謝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運動后也有助于睡眠和精神狀態(tài)的改善。
慢病患者應該有運動“處方”
王臨虹解釋說,運動“處方”主要是指康復醫(yī)師或者康復治療師,體育教師或者體育指導師或者私人教練,根據(jù)患者或者運動健身人群的相關情況,比如年齡、性別、醫(yī)療檢查狀況、康復醫(yī)學檢查以及運動實驗的結果,結合身體素質的檢測檢查結果,相關慢性疾病的狀況,來提出一個綜合的運動處方,實際上是量身打造的健身方案。
運動“處方”主要包括運動內容、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頻率,以及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進行科學、有計劃的運動康復治療方案。特別是慢性病患者,要根據(jù)并發(fā)癥的狀況和身體檢查的情況等來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性的健身處方。而且要隨時進行評估,隨時進行調整。
“運動治療在糖尿病的治療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運動處方不僅僅有防病的作用,更有治療的作用。” 郭立新稱,應該有專門的運動指導師針對慢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包括教他們怎么運動、怎樣從運動中獲益、什么樣的運動量是適合的等等,高度個體化的針對性的運動方案,而且應該由醫(yī)生和健康指導師聯(lián)合開這個處方。
“具體到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處方,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出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對于患者是可以明確地從中獲益的。包括可以使他的血糖更加平穩(wěn)、體重更加優(yōu)化,可以改善精神狀態(tài)和其他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郭立新指出,這樣的指導治療,雖然不是提供藥物,但是對健康和疾病的康復、治療是非常有益的。其結果就是減少了醫(yī)療支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是延長了預期壽命。因此,在現(xiàn)階段運動指導師沒有大量普及的情況下,治療慢病的醫(yī)生應該承擔起這樣一個職責,除了重視藥物治療以外,給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包括飲食的指導和運動的指導。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 運動健身應和慢病管理有效結合
王臨虹介紹說,慢性病是一個持續(xù)時間特別長、病因復雜、且服務需求量特別大、需要保持長期高頻診療的過程。這次突發(fā)疫情,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一方面就成了就醫(yī)的不便,有很多患者都中斷了治療。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人被隔離在家,特別是身體鍛煉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還有飲食過量或者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多。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階段,要特別關注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的探索。我們要更多地去運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開展慢性病防控工作,來提供醫(yī)療服務,提升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提高指導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的效率。這是一種新的發(fā)展方向。”王臨虹表示。
“疫情突發(fā)和緊急的傳染病防控,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都影響非常大,”王臨虹希望多部門、預防與醫(yī)療相結合,來開展更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積極地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防疫知識。同時也要特別注意慢性病患者的防控需求。比如加強營養(yǎng),適宜鍛煉,吃動兩平衡,控制體重等。特別是針對不同種類的慢性病,做好運動的指導和相關日常鍛煉,不僅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也是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疾病和恢復健康的重要手段。
郭立新表示,我們必須認識到,罹患慢病的人相對容易被病毒感染。而且一旦有基礎病的人罹患了病毒感染,也容易使疾病加重。在后疫情時代、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慢病患者保證合理膳食,保持體重的穩(wěn)定非常重要。因為,一旦運動減少,體重增加,很多慢性疾病會加重,而一旦加重了,又會減弱抵抗力,使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都有缺失,從而容易罹患各種感染。
還有,一定要堅持用藥。如果病情不是變化很大,患者可以通過在線就診咨詢,也可以借助于很多現(xiàn)代化的設備監(jiān)測血糖、運動量、進行健康管理,進行良好的代謝管控。如果需要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也可以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到醫(yī)院進行隨診,進行檢查和治療方案的調整。
“疫情期間更要進行一個良好的飲食控制和運動管理,也要進行合理的睡眠,同時不要憂慮。”郭立新提示,一要重視,不放松,不懈怠。二要以平常心對待。因為緊張會使應激激素分泌增加,導致失眠,引發(fā)一系列癥狀的加重。所以,重視的同時監(jiān)測,合理用藥,保證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處于正常狀態(tài),就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也可以使得疾病防控達到預期的目標,進而減少長期或者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可能。(記者崔元苑)
關鍵詞: 糖尿病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