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羨慕研究高血壓的,一只血壓計就能提升血壓知曉率,糖尿病的診斷不僅要檢測空腹血糖,服用75克葡萄糖后兩小時后還要再測,多操作一步,血糖知曉的概率就會降低。”在11月14日聯(lián)合國糖尿病日(前身為世界糖尿病日)前夕,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副院長寧光表示,作為健康中國行動中5種重點防控的慢性病之一,檢測手段的準確和簡便將有利于預防和知曉我國糖尿病人群情況,為全面進行老齡社會新情況的研究奠定基礎,進而推進進一步的防控工作。
多級預防網絡,重點人群控制得當
“在多年的從醫(yī)經驗中,有的患者可以保持二三十年血糖值的穩(wěn)定,而因為糖尿病發(fā)生大血管病變、誘發(fā)‘糖足’截肢等嚴重并發(fā)癥的,幾乎都是不控制的患者。”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qū)社區(qū)醫(yī)院醫(yī)生劉麗艷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她管理的轄區(qū)65歲以上的常駐人口都會享受到全國的免費體檢政策,體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空腹血糖值為6.0—7.0,被稱為空腹血糖受損患者,暫時無法“晉級”為糖友,卻有發(fā)展的風險,社區(qū)醫(yī)生會對其進行定期隨訪,給予非藥物性的指導,建議控制體重、飲食上降糖、控制主食、增加運動。
“已經確診的患者,被納入檔案管理,每年至少4次在社區(qū)醫(yī)院免費化驗血糖。”劉麗艷說,這些患者在服用藥物控制的基礎上,做到“管住嘴、邁開腿”,往往可以生活如常。“明天我們也會開展宣傳科普工作,一要讓老百姓相信治療更好,不要擔心吃藥后有副作用,血糖高的副作用更大,另一個有些老人會覺得自己七八十歲了,不能虧著自己的肚子,就要說服他們改變觀念。”
通過一級、二級、三級預防的工作,在劉麗艷看來,對于常駐老年人口的重點人群,如果控制得當,糖尿病是可以和諧相處的慢性病。
漏掉的“糖人”總量不小
“大數據顯示,真正的看病人口在60歲以上,但發(fā)病數據已經從50歲開始‘跳’起來了,這些人并沒有去看病。”寧光說。
據2017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發(fā)布的最新糖尿病地圖顯示:中國糖尿病人群已達1.14億,居世界首位。1.1億“糖人”中,多級預防和干預很可能把勞動力人口漏了,而調研顯示,中國糖尿病勞動力人口的大概患病率是5.1%,這意味著漏掉的“糖人”總量不小。
在2017年發(fā)布的一項對我國50多萬普通人群的隊列隨訪研究顯示,在農村糖尿病患者中,酮癥酸中毒和昏迷所導致的死亡,占死亡總數的16%,而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的相應數據為4%。
全國范圍看,這些“漏網”的患病者,使得中國的糖尿病知曉率整體水平低,治療率低,治療達標率低,并發(fā)癥卻高。
從健康中國的角度出發(fā),寧光認為,應探索“尋找病人”的簡化手段。
“確診糖尿病人,在社區(qū)醫(yī)院做不了,需要到大醫(yī)院進行兩次測量確診。”劉麗艷說,但抽血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能在社區(qū)醫(yī)院做。
那么,后兩個手段能不能把病人找到呢?寧光表示,有研究數據顯示,用空腹血糖加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找到81.5%傳統(tǒng)方法診斷的糖尿病,應該是很好的方法。
標準化干預,探索減重之外新路徑
“但也有例外,血紅蛋白降低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此時用糖化血紅蛋白在篩查糖尿病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導致篩查指標的偏移。”寧光說,相關策略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以達到像測量高血壓一樣簡便、高效、準確。
“老”社會正在逐步碰上“新”情況,例如,隨著病情可控,患者年紀增大,一直認為是糖尿病“克星”的減重手段很可能對70歲以上老人不適用。有數據顯示,21%的70歲以上老人出現(xiàn)消瘦。對于他們來說,通過降低體重來預防糖尿病已經不現(xiàn)實了。
“我們嘗試通過基礎研究建立適合現(xiàn)階段國情的標準化體系,通過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管理患者,提高在糖尿病治療上的標準化,未來或可以通過1000個MMC在中國管理1000萬的糖尿病病人。”寧光表示,目前,降低糖尿病治療費用、提高治療達標率仍舊是我國糖尿病控制的目標,MMC的實踐正在逐步探索有效路徑。(記者 張佳星)
關鍵詞: 糖尿病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