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4月7日,時值暖春時節(jié),以老一輩著名法學家、人民教育家高銘暄先生名字命名的“高銘暄學術館”在浙江玉環(huán)正式落成開館,高銘暄學術思想研討會同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70多位法學專家學者齊聚玉環(huán),共同見證“高銘暄學術館”揭牌開館,高度評價了高銘暄先生的學術思想。
高銘暄先生的學術思想是我國法學界乃至教育界寶貴的精神財富。從195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畢業(yè)留校任教至今,高銘暄先生從事刑法學教學科研工作并在法治道路上不懈求索已過去了整整70個春秋。高銘暄先生滿懷對祖國的無限忠誠,滿懷對法治事業(yè)的無限熱愛,為繁榮刑法學研究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傾注了大量心血。無論時局如何變幻、形勢如何變化,高銘暄先生始終堅守在刑法學教學科研一線,數(shù)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風雨無阻,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通觀高銘暄先生長期從事刑法學研究的學術軌跡和研究成果,我們得以管中窺豹,能更充實地品味到一代法學宗師上下求索的心路歷程,并深刻領悟其開物成務、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風格。常言道:“學術風格養(yǎng)育學術生命,也成就學術人生?!痹谖铱磥?高銘暄先生的學術風格有四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倡導刑法學研究緊密聯(lián)系刑事法治實踐。高銘暄先生開展刑法學研究,主張“中國的刑法學必須服務于中國的刑事法治現(xiàn)實和實踐,必須立足于解決中國刑事法治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特別注意將刑法學研究與刑事法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用刑法學理論指導、分析和闡釋刑事法治實踐,以刑事法治實踐檢驗、豐富和發(fā)展刑法學理論。如高銘暄先生關于刑法立法、刑事責任、共犯、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社區(qū)矯正等諸多刑法總論問題的學術成果,很多都建立在他對刑事法治實踐深入思考和收集、研究大量疑難刑事案例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鮮明地體現(xiàn)出他長期以來堅持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研究風格。
二是關注和重視重大現(xiàn)實刑事法治問題的解決。重大現(xiàn)實刑事法治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往往是促成刑事法治乃至整個法治進步的重要契機,是否關注重大現(xiàn)實刑事法治問題,乃是衡量刑法學人社會責任感和學術良知的重要標志。作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法學家,高銘暄先生長期關注和積極參與重大現(xiàn)實刑事法治問題的研究。比如,對于死刑改革、特赦等重大現(xiàn)實刑事法治問題,因其事關我國刑事法治的現(xiàn)代化、刑事法治領域的人權保障和社會矛盾化解,高銘暄先生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對其進行了長期、持續(xù)的研究,為我國死刑制度的改革、特赦制度的激活、刑事法治領域人權保障水平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研究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學術思想的深刻性兼具。高銘暄先生對刑法學問題的研究,涉及內(nèi)容十分豐富,從宏觀考察到微觀分析、從刑法理論到司法實踐、從刑法立法到刑事司法、從中國刑法到國際刑法、從刑法總論到刑法個論,他都有研究,研究范圍涉及刑事法治、刑法基本原則、刑事政策、刑法立法、犯罪總論、刑罰總論、罪刑個論、國際刑法等諸多方面,而且這些方面的學術觀點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高銘暄先生學術思想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高銘暄先生對刑事法治領域諸多問題的研究并非淺嘗輒止,而是長期關注、深度研究、鍥而不舍、精益求精,他提出的很多學術見解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充分體現(xiàn)了高銘暄先生在刑法學理論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詣。
四是研究的中國立場與國際視野交匯。中國刑事法治的發(fā)展完善,既需要立足于中國的實際情況,研究和挖掘本土的刑事法治資源,積極解決中國刑事法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又應當有宏大開闊的視野和開放包容的胸懷,積極吸收法治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和有益經(jīng)驗,使中國的刑事法治不斷發(fā)展進步、走向世界。高銘暄先生曾指出:“在經(jīng)濟和法律全球化的今天,作為一位刑法學者,必須具有國際眼光與開放的思想和胸襟?!本C觀高銘暄先生的刑法學研究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高銘暄先生一直在身體力行推動中國刑法學的國際化發(fā)展,為加強中國刑法學界與國際刑法學界、代表性國家刑法學者的交流聯(lián)系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他不僅是我國國際刑法學研究的開拓者,而且還親自推動創(chuàng)建了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中國分會,充分體現(xiàn)出他作為一位法學大師所應具有的眼界、見識和風范。
高銘暄先生的學術思想豐富而又深刻,在理論界和實務界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有的已成為法學界通說,有的被國家立法、司法解釋采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這源于他獻身法治、報效祖國的赤子丹心,源于他情系民生、心憂社稷的家國情懷,源于他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源于他開拓進取、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源于他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學術心境,源于他堅定執(zhí)著、孜孜不倦的法學追求。高銘暄先生既是一位學養(yǎng)豐厚、睿智豁達的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寬厚謙和、溫文爾雅的前輩師長,他永無止境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為刑法學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盡心竭力,為國家法治的昌明吶喊鼓勁。
作為法學界的青年學者,雖然我與高銘暄先生在年齡上相隔半個多世紀,但何其有幸,這些年我時常在高銘暄先生身邊親炙諄諄教誨、感受大師風范,得到高銘暄先生諸多指點。從高銘暄先生身上,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到了寬容、擔當、責任、奉獻等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每每聆聽高銘暄先生春風化雨般的教誨、凝視先生慈祥和善的面容,我總是倍感親切和溫暖,內(nèi)心也總是激起無限敬意。高銘暄先生堅定的目光、堅毅的神情帶給我力量,帶給我激勵,使我更加勤奮學習,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地投身法治事業(yè)。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令我終身受益,他的行事風格對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帶來很大影響。高銘暄先生的學品、人格和功業(yè),猶如燦爛的陽光沐浴著我的身心,如純潔的甘露滋潤著我的靈魂,是我應當以畢生精力去追求的一種境界。時值高銘暄學術館開館之際,謹以此文表達我對高銘暄先生的深深敬意。衷心祝愿先生學術之樹常青、生命之水長流!也殷切期盼先生深情系之的法治事業(yè)枝繁葉茂、繁榮昌盛。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
[版面編輯:陳章] [責任編輯:顏妤函]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