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留下一句遺言,朱治國走得突然。2022年6月11日,禮拜六上午,準備去加班的他還沒走到門口,一陣心絞痛襲來。他扶墻跌倒,正在通話中的手機滑出手心,腋下的公文包也掉下來,文件材料散落一地。
這是青海西寧最好的季節(jié),43歲的朱治國卻在母親和兒子的哭聲中撒手訣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親友流著淚將他和妻子屈敏的遺像擺在一起;微信上,人們點開紅框帶黨徽的水墨青竹頭像,留言“一路走好”,用蠟燭、祈禱、流淚的表情表達哀思;與朱治國有過聯(lián)系的人,截屏保留通話記錄和短信里的只言片語,借以憑吊;農(nóng)村牧區(qū)許多基層干部紅了眼眶連連搖頭,不愿接受再也不見的噩耗。
22年工齡,25年黨齡,去世時,朱治國的職務是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委兩新工委書記。
人們回憶他,個頭不高,走路帶風,天生一張娃娃臉,誰看到都感到很親切。
選擇:把根深深扎入基層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北部,南通西藏,西出新疆,是甘青新藏四省區(qū)交匯的中心地帶,地廣人稀,氣候寒旱。
朱治國出生在海西州都蘭縣,第一個工作崗位是海西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鄉(xiāng)(現(xiàn)郭勒木德鎮(zhèn))政府科員。
21歲的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沒有留戀城市,通過考錄后服從組織分配,到距離西寧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鄉(xiāng)鎮(zhèn)工作。風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條件艱苦,對城里來的大學生是不小的考驗。但當時的領導和同事對朱治國一致評價:不挑活兒,入戶填表、農(nóng)田調(diào)研、寫簡報、接待群眾,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毫無怨言。
有很多同學不理解。師兄趙超知道,朱治國愛家鄉(xiāng)愛工作,他是打心眼里愿意這么做。
大學時朱治國就學習好,有定力,參加辯論賽等活動總拿獎,幫同學打水、借書、輔導作業(yè),課堂筆記更是全班傳抄的“樣板”。雖積極做事,生活卻簡樸,常穿一件深色運動外套,家在西寧也常和同學一起吃食堂,住集體宿舍。
“相處久了才懂得,是優(yōu)良家風熏陶了他?!壁w超說,畢業(yè)后去了他家里才知道,他母親為了照顧癱瘓的奶奶提前退休回西寧,守在家里洗尿布好幾年。
了解朱治國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心里藏著感恩的人。年少時父親工作在外,母親帶著他和姐姐得到過不少周圍人的照顧。一工作就跟農(nóng)民和鄉(xiāng)村干部打交道,他深知基層不易。因此,始終以忠誠干凈擔當?shù)娜嗣窆蜆藴室笞约骸?/p>
最初的歷練映照最后的堅守。朱治國一直全身心撲在事業(yè)上,他歷任格爾木市委組織部科員、郭勒木德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青海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組織處處長、部務委員、副部長兼省委兩新工委書記等職務,在每個崗位都立足實際,擔當務實。
一張被標記了很多村名的地圖見證了朱治國“到基層去,多走多聽”的承諾。同事們說,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莊。從基層黨建考核到干部考察,從村“兩委”報酬調(diào)整調(diào)研到村集體經(jīng)濟“破零”工程,從基層換屆選舉到黨員教育培訓,只要下鄉(xiāng),他都翻出地圖勾畫標記,“全省4149個村莊,已走完一大半”。
實干:讓村、社區(qū)干部有干頭、有盼頭
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措周鄉(xiāng)俄什加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才讓最近很自豪的事,是即將通過論文答辯取得本科學歷。44歲的他出生在偏遠牧區(qū)村落,高中畢業(yè)沒考上大學,雖靠吃苦奮斗成為致富帶頭人,但文化水平低成為他學習新技術(shù)的“攔路虎”。
在青海省廣闊的農(nóng)村牧區(qū),讓成百上千像索南才讓這樣的村“兩委”干部邁進校門、獲得學歷,成為有文化懂技術(shù)的帶頭人,是朱治國心心念念的“大事”。
常年研究基層黨建,又分管黨員教育,朱治國發(fā)現(xiàn),青海4149個村32000多名“兩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沒辦法”“有力氣、沒技術(shù)”的問題普遍存在,成為制約鄉(xiāng)村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
為此,朱治國展開深入調(diào)研,聯(lián)合青海開放大學、市州電大骨干教學力量赴湖南“取經(jīng)”,科學規(guī)劃專業(yè)和課程,還制定激勵報名的有效辦法。他說,鄉(xiāng)村振興,基層班子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不到三個月,系列方案和辦學規(guī)劃上報省委。2019年秋天,青?!包h支部書記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區(qū))干部學歷素質(zhì)提升工程”創(chuàng)新實施。
為鼓勵報名,青海規(guī)定村和社區(qū)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學費由州市縣區(qū)組織部承擔80%,學員個人承擔20%,畢業(yè)后頒發(fā)國家開放大學畢業(yè)證。
不到三年,青海培訓基層干部35.29萬人次,3000余名村(社區(qū))干部參加學歷教育。此項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鑒。
在青海開放大學,農(nóng)牧民學員們說得最多的,除了學習和學歷,還有省里在2016年到2020年間連續(xù)兩次提高村、社區(qū)干部年度報酬。
這是朱治國在擔任組織二處處長期間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2016年,了解到基層反映待遇低嚴重影響脫貧發(fā)展和組織建設的情況,朱治國馬上帶隊開展深度調(diào)研。
現(xiàn)任組織二處處長蘇延虎對其中過程再熟悉不過。他說,本著“再難也要把事情辦好”的勁頭,朱治國組織大家迅速分組下鄉(xiāng),寒冬缺氧季驅(qū)車幾千公里來往于數(shù)百個村社察實情、聽心聲。
“有一次,下大雪,車出了故障,治國部長裹著軍大衣徒步進村,聞訊趕來的村干部到路口迎接。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往前走,部長幾次開口說話都被風噎住了,他嘴唇發(fā)紫,眉毛眼鏡上都是霜,但雙手卻跟村干部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蘇延虎說。
親歷了基層干部腿跑斷、嘴磨破,卻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實情,回來后,朱治國連日加班,牽頭寫報告、擬方案,經(jīng)部里上報,再到省財政廳、發(fā)改委等部門溝通,僅僅兩個多月,青海省村干部報酬調(diào)整方案出爐并實施。
這項工作也獲得中組部肯定,青海的基層干部報酬在西北五省區(qū)名列前茅。
適逢全省村“兩委”換屆,這是大好事,留住了不少能人、帶頭人,有力支持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參與這項工作的年輕干部王克棟說,“不少村干部找來說感謝的話,朱部長難得一笑,說該感謝組織,還說看你們得實惠,比我自己漲工資還高興”。
擔當:思路清晰敢拍板,讓人踏實
“這么好的人,說走就走,總說要請他喝口茶坐一坐,再沒機會了?!闭f起去世的朱治國,陶北村黨總支書記陳俊良一度哽咽。
陶北村是西寧市城北區(qū)的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幾年時間帶著村民完成老村拆遷、發(fā)展蔬菜種植和多種經(jīng)營的陳俊良,自認有幾根硬骨頭,卻在幾年前遭遇了“吃安眠藥都睡不著”的艱難時刻。
2017年,村集體決定成立企業(yè),貸款建設鄉(xiāng)村旅游小鎮(zhèn),到2018年,已投資6000萬元的項目卻陷入“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的爭議,停滯不前。
村“兩委”幾番溝通無果,股東喪失信心,村集體經(jīng)濟眼看就要被拖垮,陳俊良也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動了辭職做生意還債的心思。
“聽了治國部長的話,我的心才踏實了?!标惪×歼@輩子也忘不了那次通話,“聽完情況,他邊研究相關(guān)政策邊跟我討論,反復確認項目手續(xù)齊全、施工合規(guī),然后堅定地說‘你走的路是對的’,還教我下一步如何具體操作?!?/p>
兩個禮拜后,審核通過,項目繼續(xù)推進。撥通朱治國電話,陳俊良再次聽到堅定的聲音:“書記加油干啊,干好了,我?guī)藖韺W習?!?/p>
“這以后,陶北村加強村級陣地建設、創(chuàng)建‘紅色物業(yè)’、落實‘三鄉(xiāng)工程’,該怎么干,我都先聽他講一講?!标惪×颊f,旅游項目投運三年多累計營收約1500萬元,解決本村及周邊村鎮(zhèn)200人就業(yè);爭取村集體經(jīng)濟“破零”工程資金成立的“紅色物業(yè)”公司,繼續(xù)消化剩余勞動力,近兩年盈利50萬元,還給村民分了紅。
“對很多基層干部來說,吃苦是不怕的,怕的是困惑時找不到一個明確答案。”西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生龍多年在基層,他懂老陳書記為啥對朱治國這么信任和依賴,“行還是不行、干應該怎么干都能痛快給句話。黨支部書記們都認這樣有辦法、敢拍板的領導干部。”
愿當基石,朱治國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思辨性的報告、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劃,綜合性強的文稿,有他兜底,大家都把心放下來;
善當伯樂,朱治國把知人識人的點滴隨時記錄,他推薦干部,除了現(xiàn)實評價,還會以“如果”開頭將優(yōu)缺點放在崗位需求中做客觀長期的考量,每次考察,全組都信服他的意見;
做好操盤手,近幾年青海省黨內(nèi)集中教育工作,朱治國都參與謀劃把關(guān),經(jīng)他親手編發(fā)的重頭文件多達上百個,編發(fā)的簡報五百多期,審核修改各部門單位、干部對照檢查材料數(shù)千份。很多同志說:“不同專班成員輪換,只有‘鐵打’的老朱一直在,他在,上下都放心?!?/p>
嚴守:為人干凈,做事才能坦蕩
朱治國在組織部門工作多年,手中的權(quán)力,一塵不染。
2004年底從格爾木市調(diào)到省委組織部工作,妻子屈敏還在格爾木的電視臺當播音員兼記者。異地兩年,他沒為妻子調(diào)動找過一個人。
姐姐朱治華回憶,屈敏熱愛新聞工作卻一直沒等到省里媒體招考的機會,為了團聚,只能多次參加西寧市、青海省的公務員考試。格爾木到西寧800多公里,屈敏孕期挺著大肚子坐車十幾個小時去面試,朱治國能做的,只有偶爾請假去車站接送一下。
2006年,屈敏考入西寧市人社局。搬家時,朱治國不愿多請假,不想麻煩別人,還在哺乳期的屈敏整理打包東西、辦理離職手續(xù),實在顧不過來,只能把孩子暫時交給也在產(chǎn)假中的姐姐照顧。
屈敏2013年查出癌癥,朱治國把新房低價賣了去給妻子看病,沒向身邊人開口借錢。
姐姐1996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工作,沒敢跟他提過一句想調(diào)到西寧市的話。
姑姑家的表哥馬建立是一名廳級干部,他說,“治國約定的,在家稱兄弟,外面稱職務。自家人最清楚,他,絕不會在公家事上多說一個字?!?/p>
做朱治國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
約了趙超聊聊天,他卻常常中途失約,“又來了急活兒,我先走”。
一起吃飯,都約在家里或小館子,兩家妻兒參加的聚會,朱治國要求絕不許帶“一個外人”。
多年來,趙超從社區(qū)街道一步步干到西寧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局長,在街道工作超過了10年,從沒指望朱治國能在個人發(fā)展方面給一丁點“幫助”。
“老有人故意激我,你和老朱到底是不是師兄弟啊,怎么約他吃個飯你都約不出來?”
朱治國沒讓親友們“沾”自己一點“光”,對部里的干部也是又嚴又細。干部三處張蕾11年前遴選到省委組織部,第一位領導就是朱治國?!皩懖牧?十次有九次被當面指出邏輯、標點甚至錯別字等問題”,張蕾倍感受挫想打退堂鼓,“發(fā)現(xiàn)我壓力大,他來聊天安慰,還推薦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鼓勵,嚴管又有溫度,我打心底里服氣他?!?/p>
朱治國在干部工作中最見不得“小人”。當面恭維的,打政策擦邊球的,提著禮物、揣著信封來跑待遇跑項目的,背后傳播小道消息的,在他這里都走不通。常跟著他下鄉(xiāng)的年輕人都知道,為了避免有人趁他不注意往車上放東西,他上車前都要檢查,當面打開,退回去。
正是這種“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國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風正氣,他帶出來的干部,都敢說真話,知道勁兒往哪兒使。
告別:道是無情情更濃
朱治國加班連軸轉(zhuǎn),前些年常睡辦公室,一米寬的行軍床,睡壞了四張。
近幾年,妻子屈敏的病越來越重,母親楊熙茹的身體每況愈下,兒子朱軼凡從初中到高中,只要凌晨四點前能忙完,朱治國也要往家趕,每天回來看一眼才能安心。
已經(jīng)71歲的母親從沒跟兒子提起,他晚歸的夜里,她總是睡不踏實,半夜走出臥室看門口是拖鞋還是皮鞋,如果是皮鞋,那就是他回來了,她回頭還能睡一會兒。
母親、妻子、姐姐都習慣了朱治國太忙不接電話、不回信息,除非是急事大事,一般不打擾他工作。
低調(diào)、內(nèi)斂,關(guān)心都在行動上,多少深愛都放心里,這是朱治國全家的相處方式。
母親說,養(yǎng)了個好兒子,娶了個好媳婦,婆媳比母女還親,兒子兒媳感情特別好。
好景不長在。2013年屈敏確診肺癌,朱治國傾盡所有帶著妻子到處看病。他先是搜集醫(yī)學書籍、論文了解病理,硬是把自己逼成半個專家,在他的照顧下,屈敏與病魔抗爭了8年,成為小有名氣的“抗癌使者”。
去年9月,朱治國有幸到北京參加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不到一個月,屈敏病情加重,他放棄學習機會回到西寧,白天上班,晚上在醫(yī)院陪護。
春節(jié)前,怕影響醫(yī)護人員放假,朱治國把腫瘤轉(zhuǎn)移腦部、雙眼失明的屈敏接回家照顧,吃飯把碗筷放在她手里,上廁所拉著手送到馬桶邊,還學會了打針。
回想這8年的朱治國,好多人感動落淚。他省吃儉用,網(wǎng)上買一件衣服穿好久,買四五百元一片的進口藥卻眼都不眨;他一有空回家就打掃、做飯,自己能多干一點絕不讓母親和妻子辛苦一下;姐姐朱治華至今不敢打開手機里最后一張全家福?!芭南逻@張照片后第三天,屈敏又住院了。那是年初五,治國終于撐不住,打電話問,姐姐能不能到醫(yī)院看護兩天?!?/p>
心疼弟弟,朱治華泣不成聲:“即使我在,他一夜也睡不了兩個小時,屈敏神志不清,只一遍遍叫朱治國?!?/p>
妻子屈敏因病去世四個月后,6月11日,朱治國也溘然而逝。朱治國發(fā)病時,母親楊熙茹去攙扶,把腰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告別儀式后,從殯儀館被直接送去了醫(yī)院。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七八種慢性病,一天吃藥好幾把,藥物副作用疊加,她經(jīng)常從短暫的睡眠中驚醒。
“夢到治國了,他還在加班,盒飯?zhí)y吃,他胃疼喊媽媽……”楊熙茹流淚自語,朱治華忍不住抱著母親痛哭。
16歲的朱軼凡幫奶奶和姑姑擦眼淚,他聲音顫抖,忍著哭回憶了爸爸最后的時光:20多天緊張籌備會議,吃住都在辦公室和會場;緊接著加班準備資料,帶專家去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樹調(diào)研;回西寧后提著行李箱直接回辦公室投入工作,去世前一夜忙到凌晨兩點半才回家……
“那天是周六,上午九點多,爸爸起來后沒急著去加班,我看籃球賽,他還陪我坐了一會兒?!敝燧W凡說,那天,最喜歡的球星拼盡全力得了43分,爸爸燃盡生命,永遠停在了43歲……
6月12日,朱軼凡扶著奶奶迎接吊唁的人。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絡繹不絕。許多人情難自抑,淚如雨下。
那是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
朱軼凡說,遵從爸爸送別媽媽的要求,家中設鮮花靈堂,不收花圈,不燒紙,不隨禮金。
[責任編輯:劉彬]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