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旅程。從童年到老年的旅程中,有欣喜,有惆悵,我們會失去幼稚、無知、青澀,也會收獲成熟、練達、自信,有的友誼會在漫長的行走中失去,也會有新的友誼增添。最不可彌補的失去,是至親的消逝,是父母的永別。
親情往往是在失去之后,才突然明白其中的含義。原來,父母都在,還以為如太陽每天照常升起一樣,自然而然,不會有變化。等到突然有一天,身體硬朗的父母,有一個突然倒下并離去,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理所當然,都是自欺欺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從父母這里,得到的太多,回報的太少。當雙親都不在之后,眺望天邊的盡頭,才猛然明白,原來我們與死亡之間的間隔,隨著雙親的離去,屏障已完全撤去,我們最大的靠山,已經(jīng)崩塌,會突然地悲傷、茫然乃至恐懼。
對逝去的父母,有的人,會以建造豪華墓地的形式來懷念,有的人,會以親友之間的傾訴來加深思念,有的人,會以不斷向下一輩講故事的方式記憶。而作為法學教授的季美君,卻以一本書的形式,為自己的父母豎起一座生命的紀念碑。
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含滿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季美君愛自己的父母,也同時愛故鄉(xiāng)、愛親友故交、愛老師同學。在書中,作者不但為善良、勤勞、堅韌的父母作傳,也為周圍的親友記錄了珍貴的人生歷程。
美君教授是六零后。她父母這一代人,是最辛苦的一代人。童年時期,遭遇時代的大劇變,生活于不安定和不溫飽狀態(tài)。在最艱難的時代,為了孩子的前途,節(jié)衣縮食供他們上學。孩子大了,結(jié)婚了,有了第二代,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也不放心孫輩的生活,他們又放棄農(nóng)村熟悉的生活,來到陌生的城市,做免費的保姆。老人們非常不適應城市的生活,數(shù)年忍耐孤獨,但是從不言累,從不訴說。等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了,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返回故鄉(xiāng),盡量自己照顧自己,不愿打擾子女的生活。
在工業(yè)化浪潮中,這一代農(nóng)民身份的父母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村的孩子同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即使回農(nóng)村了,他們同樣閑不住,依然種田種菜種瓜果,還時時提醒子女回家拿取。他們?nèi)嗽诶霞?心思卻在城里的子女和孫輩身上。擔心他們晚上受涼,擔心上幼兒園能否適應,擔心城里的蔬菜是否環(huán)保,恨不能有一張阿拉伯飛毯,將整個故鄉(xiāng)的房子和土地都搬到子女的小區(qū)旁,可以既不打擾子女的生活,又能為他們提供新鮮的蔬菜瓜果,還天天看著孫輩們上學放學。
美君教授的書,記錄的就是她父輩一代人的生活。有同樣經(jīng)歷的人,會有更多的共鳴。作者以女性細膩和生動的筆墨,描繪了父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么自然,那么樸素,那么絮絮叨叨,但又那么親切、那么熟悉。有的文字,初讀時感覺冗長,再讀,又覺得是那么不可刪減。
這是一本寫親情寫故鄉(xiāng)的書,也是一本故鄉(xiāng)的贊美詩。故鄉(xiāng)之所以引人懷念,因為故鄉(xiāng)有著愛自己的親人和友人,因為故鄉(xiāng)的方言、飲食總是那么熟悉,有著親情圍繞著的美好回憶。
有人說,只有遠離故鄉(xiāng),遠離親人,才會感受到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依戀。確實如此。作為一個從浙東山村走出去的法學學者,美君教授從負笈遠學開始,與父母和家鄉(xiāng)就離多聚少。她后來又遠赴海外留學與工作,最后定居京華,與父母的距離,都在千百里之外。但是,對父母的感情,卻從不曾因為空間距離的間隔而疏遠。書中除了質(zhì)樸而深情的文字,還因為作者有著為父母隨時拍照的良好習慣,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鏡頭。
也許是因為有類似的經(jīng)歷容易引起共鳴,也許是因為熟悉書中的種種場景,在我讀過的許多懷念父母的作品中,這是一本最讓我感動的書。它不但是一個女兒對父母的追憶和思念,對于遠離鄉(xiāng)村,生活于城市的孫輩們,也提供了祖輩生活的真實的紀錄片。最好的文字都是真實和真誠的。任何技巧,在真實的細節(jié)面前,都是沒有意義的。書中寫到父母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無不讓人動容。這正是作者最打動人的地方。
這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在回憶父母的同時,也記錄了作者兄弟、姐姐、親戚、鄰居、老師、同學和其他許多故鄉(xiāng)人的生活。因為作者不厭其煩的細節(jié)描寫,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時間跨度數(shù)十年,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故鄉(xiāng)人艱難的奮斗史。江浙一帶,按自然稟賦而言,并無優(yōu)勢,但是,這里的人民,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卻創(chuàng)造了驕人的經(jīng)濟和文化業(yè)績。這一切,都是所有人努力奮斗的結(jié)果。從書中不經(jīng)意的描寫中,我們亦可感受到這種頑強拼搏的艱辛和不易。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本作者的父輩和兄弟輩們的人生奮斗史。
十多年前,攝影家焦波出了一本攝影集《俺爹俺娘》,作者從萬余張作品中選出了一百多幅作品,重現(xiàn)了他父母的生活,展覽與影集都引起了轟動。如果說,那本書是攝影家眼中的圖片版的中國北方父母,那么,《小溪邊》就是文字版的中國江南父母。因為文字的表現(xiàn)力可以更加縱深,季美君書中父母的時間跨度,遠遠不止半個世紀,并且內(nèi)容更為豐富,反映的社會畫面更宏大和遼闊,既有著百科全書式的細致厚重,又有著親人書信般的溫馨親切。
這本書,我分兩次讀完,好幾次讀得熱淚盈眶,因為書中的許多情景我都非常熟悉。我的父母也已不在。每每想起,心中不免黯然。我卻從沒有專門為他們寫過文章。想寫,總不知從何下筆。感謝美君教授的書,讓我重溫了濃郁的鄉(xiāng)情,同時也讓我感到無比慚愧。
書的扉頁上豎排著一行字:獻給我的父親母親。事實上,這也可以看作是獻給所有江南父親母親的書。
美君教授父母的一生是充實的,他們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活,并培養(yǎng)了子女。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豐功偉績,他們平凡而堅強,他們構(gòu)成了我們社會的基礎,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因為女兒的這本書,他們也將不會被遺忘。
一個沒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可以從《小溪邊》看到真實的江南農(nóng)村生活場景。一個從鄉(xiāng)村到城里生活的人,會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父母的影子。
(作者系報人、作家、木刻藝術(shù)家)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