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C919大型客機成功完成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
中國東方航空使用中國商飛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zhí)行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順利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成功完成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
根據計劃,在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后,從今天(29日)開始,東航首架C919大型客機,將在上海虹橋—成都天府航線上實行常態(tài)化商業(yè)運行。今后,廣大旅客可以選擇乘坐國產大飛機出行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畫出了最動人的航跡。
讓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承載著國家意志、民族夢想、人民期盼。
從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運十”飛機立項,到2023年C919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已經穿越了53個春秋。
什么是大飛機?在民用領域,通常指的是起飛重量100噸左右,載客超過150人的飛機,它的制造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yè)體系水平。
2007年,大型飛機重大專項正式立項。2008年,為實施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中國商飛公司成立。隨后,首型國產大飛機被命名為C919。
自2007年立項起,16年來,從研制著力攻關、試驗攻堅克難,到完成數百個試飛科目、上千項試驗科目、數千個小時飛行的適航取證審定工作,再到如今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
……C919一棒接著一棒跑,闖過了一道道險關難關,讓中國的“大飛機夢”一步步照進現實。
安全可靠性,永遠被放在第一位。自2017年首飛成功后,C919飛越五湖四海,經受冰雪大風、高溫高寒的嚴酷考驗,向全機靜力試驗、失速、最大剎車能量、最小離地速度等極限試驗試飛發(fā)起挑戰(zhàn),為的就是把風險摸遍、摸透,找出飛機的性能極限,確定安全飛行的邊界“紅線”。
最小離地速度試飛是難度最高的民機試飛科目之一。試飛時,飛機一邊滑跑一邊抬起前輪、抬高機頭,保持尾橇擦地,一路擦著火花起飛,獲取騰空瞬間的最小速度臨界值。
此外還有一些對自然氣象條件要求極為苛刻的試飛,比如自然結冰試飛、高溫試飛、高寒試飛、大側風試飛等,都是在挑戰(zhàn)極限。
2022年,C919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fā)的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單機適航證,完成了適航取證的全部大考,這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產制造大型客機的能力。
同樣是在2022年,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
28日,C919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標志著C919的“研發(fā)、制造、取證、投運”全面貫通,中國民航商業(yè)運營國產大飛機正式“起步”,中國大飛機的“空中體驗”正式走進廣大消費者。
國產大飛機翱翔天際的背后,是全國二十多個省市、1000多家企事業(yè)單位、30多萬人的共同努力。他們將青春融入大飛機事業(yè),一茬接著一茬干,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好。
吳光輝是C919的總設計師,為了設計飛行員愛飛、旅客愛坐的好飛機,他專門學習飛行,成為國內航空領域首位擁有飛行執(zhí)照的總設計師。
吳光輝還帶頭實行“611”和“724”的工作模式:“611”是指1個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個小時;“724”是指在攻關關鍵期,1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時,工作人員輪流倒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光輝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不到十年時間,原本一頭的黑發(fā)幾乎全部變白。
操穩(wěn)和控制律團隊這支年輕的隊伍,錨定的是飛機的“大腦”——控制律。他們從零開始、獨立攻關,經歷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無措狀態(tài),從不言棄,頂著各種壓力迎難而上。
仿真模型不計其數的模塊和線條,見證了攻關隊成員的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正因為有他們,控制律從一項項技術指標、一張張三維圖紙蛻變成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C919擁有了“中國大腦”。
獲得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稱號的周琦煒,被稱作“C919血管神經系統(tǒng)的建造師”。七萬根線纜,如同人體的血管和經脈一樣,分布在全機各個區(qū)域,總長加起來近一百公里。
周琦煒要做的就是把它們分毫不差安裝在一起。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無數個夜晚,周琦煒獨自留在車間,鉆研飛機的每一個部段、每一條線路。
還有那一位位無畏的試飛員。他們需要在失速、最小離地速度等高風險科目中試飛,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這種試飛驗證也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
還有太多默默奉獻的人無法一一提及,還有太多動人的故事無法一一講述。正是這支信念堅定、甘于奉獻、勇于攻關、敢打硬仗、具有國際視野的隊伍,托舉起了我們的“大飛機夢”。
大飛機的市場有多大?數據顯示,未來20年,全球將有超過4萬架民用客機交付,價值超過6萬億美元。其中,我國航空市場將接收超過9000架新機,價值約1.39萬億美元,市場規(guī)模大、潛力強。
C919大型客機從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客機市場需求。
C919是窄體噴氣式客機,對標的是民航運輸市場用途最多、保有量最大的150~200座級的窄體機,用于滿足民航最大的窄體客機市場。它的航程為4075~5555公里,能夠勝任國內所有城市之間的飛行。
2022年11月,C919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進行了飛行表演。這次精彩亮相,也為它迎來了300架的訂單。
航空制造業(yè)被稱為“現代工業(yè)之花”,而大飛機由幾百萬個零部件組成,技術門檻高、研制周期長、系統(tǒng)復雜,更是被譽為“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摘得這顆明珠,意義非凡。
16年來,我國堅定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合作,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設計、系統(tǒng)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的發(fā)展路子。
C919不僅僅是一款飛機,更是一個強大的“新引擎”,帶動了我國以航空業(yè)為主軸的科技創(chuàng)新,牽引著制造業(yè)產業(yè)鏈向高端化邁進。
以機翼為例,C919配備了我國首次自主研制的超臨界機翼,相比傳統(tǒng)翼型可以有效減少飛行阻力。設計團隊前前后后共繪制了2000多份圖紙,經過不斷比對、篩選,確定了最終方案。在國內外風洞試驗中,機翼圓滿完成了所有試驗目標。
自主設計僅僅是國產大飛機創(chuàng)新探索的體現之一,通過C919大型客機研制,我國商用飛機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鏈、價值鏈、產業(yè)鏈得到拓展和延伸,帶動了新材料、現代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技術的集群性突破。
以飛機起落架為例。起落架對材料強度、韌性有著極高質量的要求。C919采用的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fā)生產的300M超高強度鋼。這一特種鋼的研發(fā)帶動形成了需求超千噸、產值過億元的重要高端航空特殊鋼產業(yè),使我國具備民用航空主力特殊鋼躋身國際市場的能力。
有數據顯示,通過C919的設計研制,我國掌握了民機產業(yè)5大類、20個專業(yè)、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未來,我國還將進一步提升大飛機的產業(yè)鏈、供應鏈水平,在重大關鍵技術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監(jiān)制/李浙 主編/王興棟
總臺央視記者/翟壯 叢威娜 李寧
編輯/謝玉潔 校對/高少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內容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等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