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正式投運,該項目是東北地區(qū)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共惠及周邊紅沿河鎮(zhèn)近兩萬居民。根據瓦房店市相關政策要求,居民核能供暖價格為25元/平方米。這是繼山東海陽、浙江海鹽之后,全國又一個靠核能過冬的地區(qū)。
每年冬季,燃煤取暖是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大量的煤炭燃燒在為居民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問題。近年來,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備受社會關注,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的呼聲越來越高,特別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制定,“清潔取暖”更是成為北方城市的冬季大考。
2019年,海陽核電站1、2號機組投入商運,產出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有了“清潔電”能否產出“清潔熱”?核能供熱的偉大構想隨之產生。2019年7月,海陽核能供熱一期項目正式開工,工程內容包括核能供熱換熱首站建設和15公里主管網鋪設,當年9月30日全部完工。2019—2020年的供暖季,海陽市臨港、度假區(qū)和核電產業(yè)園70萬平方米共7757戶用上了核能供熱,整個供暖季運行平穩(wěn)順暢,用戶室溫適宜,受到廣大用戶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資料圖)
2021年11月15日,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正式投產,海陽新老城區(qū)全面采用核能供熱,使海陽成為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
2022年10月7日,山東煙臺,航拍海陽核電站。
目前,海陽核電站1號機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熱電聯(lián)產機組,取代了海陽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熱季減少耗電900萬度,可節(jié)約燃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二氧化硫1188噸、氮氧化物1123噸、熱量130萬吉焦,將大力改善海陽市供暖季大氣環(huán)境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煤炭價格上漲、部分地區(qū)供暖費上調的背景下,2021年,海陽的供暖費不升反降,由22元/平方米降為21元/平方米。對于這一調整,海陽市委書記劉海彬在2021年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海陽城區(qū)供熱不再需要大規(guī)模使用傳統(tǒng)煤炭,煤炭價格上漲與海陽供暖費用調整關系不大,下調取暖費也是讓利于民,努力實現‘核能供暖更暖人心’的惠民目的?!?/p>
不僅如此,在保障海陽整個城區(qū)“零碳”供暖的同時,兩臺核電機組每天還能夠發(fā)5800萬度電,可以滿足青煙威地區(qū)全部居民的生活用電需求,有效保障區(qū)域電力供應。未來,海陽核電站將擁有2億㎡的供熱能力,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提供強有力的清潔能源保障,惠及周邊地區(qū)更多居民。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介紹,國家電投山東核電依托海陽核電,按照“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yè)經營作貢獻、生態(tài)環(huán)保效益大提升”推進核能供暖至今,各項指標達到要求;而示范工程二期投運后,核電機組熱效率也將繼續(xù)提升,實現當地民眾、地方政府、熱力公司、核電企業(yè)以及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多方共贏。
與傳統(tǒng)的燃煤集中供暖相比,核能供熱幾乎不需要居民做任何事情,源源不斷的溫暖就能送到各家各戶的每一個房間。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談核色變,擔心核能供暖的安全。對此,吳放對核能供暖過程做了具體解讀:主要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yè)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罢麄€過程中,只發(fā)生了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步驟”,核電站與供暖用戶間有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間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更不會有任何放射性進入用戶暖氣管道的可能;熱水也只在小區(qū)內封閉循環(huán),與核電廠層層隔離,“沒有任何接觸,十分安全”。
說到底,核能供暖和煤電廠供暖一樣,都是電廠余熱的利用,供暖方、采暖方之間只有熱量交換,不存在其他任何介質傳輸。從國內外核能供暖的已有實踐看,核能供暖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證明。
核能可以通過哪些路徑實現供暖?既然如此綠色安全又省錢,可否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對此,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tǒng)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王志軒介紹,利用核電站余熱向熱網供暖之外,通過現有的核電廠直接發(fā)電來進行供暖、以及在城市中或近郊建低參數的小型低溫核供暖反應堆,都是可行之選,也有廣泛應用的可能,只是這些不同的方案在各地進行復制推廣時,要特別注重綜合考量。“不管怎么做,都要因地制宜。第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核能供暖,如果想要實現核能供暖,首先要對原有的核電機組、核電的運行方式進行改造,因為它們最初設計時主要用于純發(fā)電,現在要增加供暖的功能,它的熱力平衡等各方面都要重新設計;至于專門用于城市供暖的小型反應堆,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要根據城市或者供熱源的需要去設計反應堆和供暖系統(tǒng)。第二方面,就是要考慮需要供暖的地方和核電站之間的距離,因為還有一個供暖管線的問題,所以最終到底在經濟賬上劃不劃算,必須要針對一個具體的項目去具體計算,做技術經濟分析。”王志軒表示。
不知不覺間,以海陽為代表的北方城市供熱歷史已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革,當核能供熱的暖流進入城市的千家萬戶,一個新能源大放異彩的時代悄然來臨。山東省能源局局長欒健透露,山東省將在“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著力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同步推進核能供暖等綜合利用,力爭到2030年,在運裝機規(guī)模達到1300萬千瓦以上,膠東半島具備條件的地區(qū)全部實現核能供暖。
今年5月,全國首個工業(yè)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啟動建設。該項目以江蘇田灣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蒸汽作為熱源,將蒸汽輸送至連云港石化產業(yè)基地進行工業(yè)生產,總投資7.3億元,預計2023年底投產供汽;田灣核電站也正在推進供熱供暖事宜。此外,采用不同技術路線的供熱小堆正在加快推進示范項目建設,相關企業(yè)已在黑龍江、吉林、貴州鎖定廠址和首堆項目,并在河北、山東、青海、甘肅、遼寧、內蒙古、陜西等省區(qū)開展廠址普查、初可、可研和前期對接等籌備工作。
放眼全球,核能供熱其實并非一項新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成熟的應用。目前,全世界400余臺在運核反應堆中有超過1/10的機組已實現熱電聯(lián)供,且已累計安全運行約1000堆/年。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持續(xù)推進,核電具備的穩(wěn)定、可靠、換料周期長等特點將持續(xù)推動核能作為清潔能源對于煤炭等石化燃料的替代。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