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轉(zhuǎn)眼間,袁隆平院士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一年,每當風吹過稻田,當碗里有熱騰騰的米飯,當山河無恙、饑荒遠離,我們總是會想起他,想起這個讓全中國人民能夠吃飽飯、吃好飯的人。
袁隆平院士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p>
2020年12月,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1500公斤攻關示范項目啟動會在三亞召開,成立了以袁隆平為首席科學家的攻關領導小組。直到離世前不久,袁隆平仍牽掛著各地試驗田的水稻長勢。
今年(2022年)夏至剛過,5月6日,海南三亞崖州區(qū)(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一片火熱景象。收割機在30畝試驗田里穿梭,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1500公斤攻關示范項目迎來早稻測產(chǎn)。
“910公斤!”經(jīng)過測產(chǎn)專家組計算,早稻平均畝產(chǎn)成績單新鮮出爐。
“根據(jù)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設想,早稻達到900公斤、晚稻600公斤就能實現(xiàn)目標?!睖y產(chǎn)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說,早稻實現(xiàn)了較高產(chǎn)量,晚稻種植繼續(xù)加強管理,很有希望實現(xiàn)攻關目標。
5月6日,測產(chǎn)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右)和其他專家在計算早稻平均畝產(chǎn)量。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一份成績單在袁老墓前被讀起:“(衡南縣)又開啟了第三次雙季畝產(chǎn)1500公斤高產(chǎn)攻關,為實現(xiàn)您的禾下乘涼夢勇毅前行?!?/p>
隨著各地水稻試驗田不斷傳來的喜訊,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正在一步步實現(xiàn)。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努力接近的夢想有了繼承人。
2020年1月13日,袁隆平在三亞發(fā)布“袁夢計劃”,在鹽堿地上種水稻。2021年6月份,袁隆平兒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繼承衣缽,北上內(nèi)蒙古,繼續(xù)“袁夢計劃”。
“父親的逝世是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但‘袁夢計劃’沒有因此終止?!痹柋硎?,他和團隊的成員仍然會按照父親的初心和愿景努力開展科研活動,持續(xù)提高畝產(chǎn),改良鹽堿地和沙漠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動種植戶增收。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武(左一)、副主任袁定陽(右一)出席“袁夢計劃”第二期發(fā)布會,并親手切開大米蛋糕,宣布啟動“袁夢計劃”第二期。來源:內(nèi)蒙古日報
根據(jù)《成都商報》2012年刊文介紹,1970年,40歲的袁隆平有了第三個孩子,取名袁定陽。20多年后,袁隆平的大兒子學金融,二兒子學管理,只有小兒子學農(nóng),繼承了他的衣缽。
報道介紹,1990年,袁定陽考入廣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專業(yè)。1994年畢業(yè)后,他就進入了當時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現(xiàn)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6年,袁定陽又考入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遺傳育種學專業(yè)攻讀碩士。1999年,他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學,并獲得博士學位。
此后,袁定陽一直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水稻分子育種、水稻雜種優(yōu)勢理論與應用和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發(fā)等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863計劃、省部重大等項目10余項。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chuàng)新團隊)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一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發(fā)表科技論文6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其中授權專利10余項)。
今年4月2日,湖南長沙袁隆平銅像在湖南省農(nóng)科院揭幕,銅像守望著他一輩子掛念的稻田,上面刻著“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袁隆平夫人為袁隆平銅像獻花,她所戴口罩上寫著“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讓人淚目。
曹大姐給袁老理發(fā)18年,被稱為袁老的“御用”理發(fā)師。
據(jù)理發(fā)店曹大姐表示,自袁老逝世后,該理發(fā)屋已關店。每次看到袁老坐過的椅凳就觸景傷情。
袁隆平90歲生日前一天,理完發(fā)后袁隆平十分開心,與曹小平合影。 圖源:上觀新聞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顧客找到她,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好,希望找她做理療?!霸瓉碜约哼€是被需要的?!辈苄∑较?,自己還是應該打起精神來。
曹小平的新店重新開張了。曹小平的新店開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店面依然簡陋,卻比老店寬敞了很多。
小巷中那家老店的大門依然緊鎖著,曹小平?jīng)]想好該拿它怎么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不敢踏入老店一步,擔心觸景傷情。那個不到十平方米的空間,充滿了她和袁老的回憶,存放著她18年的光陰。袁老和她的合影,靜靜地掛在墻上,仿佛他從未離開。
袁隆平院士雖然走了,但他的故事必然將在這片他深愛著的土地上永久流傳。一起回顧袁隆平說過的那些話,記住這位解決了數(shù)億人糧食問題的英雄↓↓↓
①我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②我沒有什么成功秘訣,就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③(我是)90后,腦瓜子還不糊涂!
——袁隆平接受記者采訪,說自己是90后,現(xiàn)場秀起了九九乘法口訣
④“大家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p>
當記者問袁老: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xiàn)。“不可能了!”袁老答。
——袁隆平接受央視記者采訪
⑤一粒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我們搞農(nóng)業(yè)的,一定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盡我們的努力。
⑥書本很重要,電腦也很重要。但是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電腦也種不出水稻,只有在試驗田里才能種出水稻。
——有人問袁隆平“汗水和實踐哪個更重要”,他這樣回答
⑦我?guī)а芯可幸粋€要求
你下不下田?
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袁隆平接受某實景文化訪談節(jié)目專訪
今日(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銅像將在三亞落成揭幕,近一年來,在各地袁隆平的紀念像前,人們都表達了對袁老的哀思。
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學,去年豐收節(jié)那天,不少學生來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獻花悼念:“袁爺爺,我們來看您了!”
獻花人群中,一對老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老奶奶告訴記者,自己名叫陳德玖,今年90歲,是袁隆平在西南大學就讀時的同班同學,陳德玖老人說:“袁隆平一生的夙愿,就是讓老百姓能吃飽飯,他也為此奮斗了一生,看見他的雕像我就想哭,很想他?!?/p>
今年清明節(jié)時,在湖南長沙袁隆平銅像前,來悼念的市民將寫滿寄語的卡片投入時空郵箱,還有許多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留言寄托哀思。
動圖截取自三湘都市報
每當風吹過稻田,我就想起您。我想,對于袁老最好的致敬,莫過于:把碗里的飯吃光。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w4vfr.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